解析香港当前政治社会形态回应“占中”乱象

03.10.2014  21:53

  简介:10月3日17:30,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饶戈平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解析香港当前政治社会形态回应‘占中’乱象”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背景

  2014年8月31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9月28日凌晨,香港出现“占中”示威游行。香港“占中”怎么回事?“占中”发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香港“占中”,谁在捣鬼?请听嘉宾为您一一解答。

  相关链接: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强世功、中国法学会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咏华剖析香港“占中”根源呼吁维护香港安定发展

  访谈回放

  .主持人

  这几天,香港发生了“占中”活动,您能不能先为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占中”?香港人为什么要“占中”?他们的目的是什么?[17:39]

  据统计,“占中”的人数不到香港市民的2%,应该说是香港市民中极少数的一部分人,是极少数激进反对派人士和受其影响的少数年轻学生,我不认为他们代表了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香港社会的主流民意是要稳定,要发展,要繁荣,而现在这种“占中”行动是用一种激进的、非理性、违法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政治诉求,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17:40]

  “占中”是怎么引起的呢?“占中”是针对即将在香港开展的普选活动而提起来的。普选是《基本法》规定的,《基本法》规定香港民主发展最终可以达到普选的目标,人大常委会规定了普选的时间,可以在2017年实行普选。同时中央也一再强调,支持香港实行普选,普选应该严格按照《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来实施。但是香港反对派中的激进分子认为《基本法》和人大的决定违反了所谓国际标准,认为《基本法》所确定的普选方式,限制了他们反对派中个别人物上台的可能,所以他们就要求绕开、或者是抵制《基本法》所规定的普选方式,另外搞一套,要求所谓公民提名、公民推荐,或者是政党提名、政党推荐。他们要求撤销人大决定,威胁说,如果不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就要占领中环来达到逼迫中央让步的目的。[17:42]

  这个活动从去年1月份就有人提出来,酝酿一年多了,今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香港普选问题做出了决定,重申了坚决支持香港依法实行普选,也强调要求按照《基本法》和人大的规定来实施普选,强调未来担任行政长官的应该是爱国爱港人士。这个决定出来之后,激进的反对派人士就鼓动、组织学生,包括一些中学生上街,占领香港繁华地带、商业重镇开展政治示威活动,逼迫中央撤销决定,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来实行普选。其实,他们的目的就是打着民主的幌子,打着民意的幌子,来同《基本法》和人大决定所确定的普选方式进行对抗,最终是希望能够让激进的反对派人士,让那些对抗中央的、不爱国爱港的人士来执掌行政长官的职位。其实,这就是一场围绕争夺香港管治权的斗争,从大的方面讲,也是拥护还是反对一国两制的斗争。[17:44]

  主持人

  持续多日的“占中”已经造成了香港多条主干线交通不畅,数间学校被迫停课,若任由“占中”继续下去,将会对香港造成哪些负面影响?[17:44]

  “占中”对于香港造成的负面影响,香港市民是有最深切的体验的,因为这种行动,对于商业繁华地带,对于公共场所进行占领,采取一些激进的甚至暴力的行动,明显是不符合法律的,也是不符合香港的法治精神的,这对于社会公共秩序是一种破坏,影响了正常的商业活动,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的生活,影响损害了香港的营销环境,损害了香港的国际声誉,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政府依法施政和依法来推行普选。在这方面,香港多数市民表示了不赞成的态度。所以从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考虑,从实施一国两制的角度考虑,“占中”行动应该受到谴责,应该立即中止。[17:46]

  主持人

  “占中”对于香港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这种“自残式”的追求所谓民主的方式为何能得到部分港人的支持?在相关报道中,我们看到很多青年学生甚至以“留下案底赔上前途”为代价参与其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把青春贡献给马路”?[17:46]

  应该说坚持这种对抗《基本法》和中央立场的人在香港是极少数的,是反对派中的少数激进人士。他们打着争民主的幌子来做一些片面的宣传,蛊惑、组织年轻人走上对抗法律、对抗政府的路。年轻人有理想、政治热情高,但缺乏政治判断力,容易受人鼓动,参与激进行动。香港民主的发展历史很短,还处在民主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社会都还缺乏民主经验,对于如何在法治环境下实施民主,相当一部分人还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年轻人缺乏政治判断能力,容易受到一些片面的宣传和鼓动,所以就被人推到了街头民主的第一线。不妨说,民粹主义在一部分年轻人里面还是有市场的,往往采取一种激进的方式来实施民主诉求,搞街头政治。另外,也不能够忽略,激进反对派的活动、包括极少数的青年学生,都受到了外来政治力量的影响,这些也是促使他们走上街头采取非理性的、激进的行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青年人是社会的未来,香港的青年学生承担着推动香港社会发展的重任,也担负着实施一国两制这样的社会责任,他们前面的人生道路还很长,所以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爱护年轻人,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理性平和地思考政治问题,依法参与政治活动,而不是不负责任地用蛊惑、误导的方式,把年轻人推到第一线,采取一种激进的非理性的违法行动,参与破坏法治和社会秩序。这也是对年轻人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