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座风电一体化电厂将并网发电 探索试验“风电、光电、火电”打捆跨区远距输出

24.12.2015  13:18

  本报记者杨涛利乌鲁木齐报道 记者从新疆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其在哈密市东南部烟墩区域投资建设的新疆首座风电一体化电厂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并网发电。

  据了解,所谓风电一体化电厂,指既利用风力发电又利用光伏发电。哈密白天光热资源丰富,光伏板白天可充分利用光能发电;到了夜间则利用风机发电,从而实现每天24小时最大限度发电。

  按照新疆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计划,风电、光电并网发电后,最终还要与当地的火电并网,利用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实现风电、光电、火电捆绑一体的跨区远距离送出。

  “风电和光伏发电都不太稳定,风电受到风力大小影响,光伏发电受到光热资源影响,但火电是稳定的,将风电、光电、火电并网发电,目的是实现风电、光电的稳定输送。当风光资源稳定丰富时,就适当控制并网内的火电输送;当风光资源不稳定时,则调节增加并网内火电输送。”新疆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解释说。

  近几年国内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发展迅猛,目前全国风电装机已近7000万千瓦。但受电网建设及风、光电特性影响,很多地方存在弃风、弃光现象。哈密风电基地在前期专题科研成果基础上,提出“风电、光电、火电”打捆跨区远距输出,这在新疆还是首次探索试验。

  哈密风电基地是国家规划的重要风电基地,也是我国首个利用跨区特高压输电通道开展风电消纳的示范项目。项目的实施对探索新的风电消纳利用方式、加快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内蒙古也将“风电、光电、火电”三位一体的电力能源输出作为重点打造项目,正在全力打造“风电、光电、火电”三位一体的电力能源输出基地。多种能源打捆,利用跨区输电通道送出的开发模式已成为我国扩大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纳范围的主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