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敏县:贫困村有了“致富路”

09.02.2017  21:33
  近日,木拉提·努尔赛依提和往常一样,驾驶三轮摩托车去托里县铁厂沟镇卖驼奶。“和昔日不同的是,现在往返不用绕行了。”说起这一便利条件,木拉提·努尔赛依提掩饰不住满心的欢喜:“这得感谢村里来的‘第一书记’王克勇。

  木拉提·努尔赛依提的家在额敏县喇嘛昭乡哈拉布拉克村,地处世界著名风口玛依塔斯,距额敏县城74公里,全村43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6亩、以畜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多半,属于经济薄弱村、自治区贫困村。

  受先天条件制约,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平时的生活用品只有去“隔漠相望”的托里县铁厂沟镇购买,往返一趟要绕行60多公里。为节减来去的路程,农牧民便在沙漠中走出了一条(9公里)捷径小路。但由于路面崎岖坎坷、坑洼不平、雨雪天无法通行,一直困扰着村民的出行。

  “农牧民养殖的牛羊运不出去,一些二道贩子压级压价,严重挫伤了农牧民的养殖积极性。”当了多年哈拉布拉克村党支部书记的苏建军为此苦恼不已。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2015年5月,王克勇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后,他就把帮助村里脱贫致富谋发展作为“第一责任”,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当年除协调上级相关单位,多方筹措资金100万元,修通这条9公里“哈(哈拉布拉克村)—铁(铁厂沟镇)” 砂石路,还改造、硬化了5公里村巷道。项目开工这天,全村男女老少的心沸腾了,许多村民难掩住内心激动,自觉地拿起了工具、投工投劳,自愿干起了义务工。

  “现在开车去铁厂沟镇15分钟就到了,往返再也不用绕行了!由于路近了,顾客第一时间能买到新鲜驼奶,每公斤驼奶卖到30元,比前多卖10元钱。让我说,这条路不仅是农牧民与外界相连、脱贫致富的‘希望路’,更是连接党和基层群众的‘连心路’!同时也是拉动农民增收的‘致富路’,拉近百姓心的‘幸福路’,奔向未来的‘小康路’” 受益道路带来的便利,今年40岁的木拉提·努尔赛依提道出了更多农牧民的心声。

  一条道路,承载了哈拉布拉克村几代人的“出村梦”,获百姓纷纷点赞。2016年9月,王克勇又争取财政、交通等方面专项资金900多万元,修通了哈拉布拉克村连接省道221线的14公里必经之路。鉴于冬季这里易雪封路,王克勇又多方协调,解决了一台(清雪)铲车,彻底解决了村民生产和运输不方便的难题。

  宽阔道路通山外,自有梧桐引凤来。“现在,农牧民养殖的马牛羊鸡鸭鹅等家畜家禽,大部分被克拉玛依市及铁厂沟镇的客商上门预定走了,一只羊卖到600元、比前多卖50元;一只绿壳蛋鸡卖到100元、比前多卖40元;每枚鸡蛋卖到2元、比前多卖1.5元。”驻村干部郑卫峰欣慰谈到。

  路的改变不单纯是农民的出行方式,他们的生存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哈萨克族村民哈力木汗·胡达别尔根看到村里有了商机,在路边开起食堂,专营风干肉、马肠子、驼奶民族特色食品,去年赚了3万多元。

  路畅百业兴。在哈力木汗·胡达别尔根的示范带动下,哈萨克族布英沙汗·巴登加甫成立了玛合坦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村民刘广才经营起了蔬菜大棚;柯尔克孜族阿力腾巴特·达巴加普买车跑起了运输;在外地打工的朱马别克·卡依木拉提回来开起了摩托车修理部……短短两年来,村里就实现了大变样。

  现如今,曾经的贫困村正在一步步嬗变为“脱贫样本”,而王克勇的“第一书记”工作还在继续……用哈拉布拉克村民们的话说:“这个‘第一书记’真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