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社交媒体的“矛与盾”

06.10.2014  12:53

  韩国社交媒体的矛与盾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交媒体乘势而起,成为全世界网民使用最多的工具之一。然而,社交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在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分享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在社交网络上有人发表不负责任言论,谩骂、贬损、欺侮他人,甚至宣扬恐怖主义的活动比比皆是。鉴于此,多国通过法律行政和商业监管等手段,力图加强管控社交媒体。日前,环球网特别推出“国外如何管理社交媒体信息”系列策划报道,向网友介绍别国经验,并与网友共同探讨如何促进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本期介绍韩国社交媒体管理情况。

  韩国作为全球网络技术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它所体现出来的社交凝聚力最为明显。民众使用移动网络交流,随时随地查阅当下热点乃至总统和青瓦台(注:青瓦台即韩国总统府)的消息。从撼动政界的烛光集会,到风靡全球的鸟叔神曲,社交媒体(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在左右着韩国人民的中枢神经。

  1.进化

  一直以来,韩国政府鼓励民众利用社交媒体促进交流。政府部门间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共享信息,这已是韩国官场上的一个特色。

  在韩国,大多政府部门是从2010年开始推广社交媒体的使用,在“自上而下”的推广作用下,当时流行的脸谱(Facebook)和推特(Twitter)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主流。而近几年,引领韩国本土社交媒体风潮的民族品牌应声而起:KakaoTalk及Kakaostory(朋友圈)、BAND,还有Line(连我)等。

  其中,KakaoTalk是2010年由手机应用提供商Kakao在韩国推出的。目前全球用户逼近1.5亿人,其中绝大部分在亚洲地区。而在韩国则有高达80%以上的用户使用KakaoTalk。面市最早、界面亲民,多个优势让该软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民通”。与中国最热通讯软件微信不同的是,该软件的聊天系统与好友互动功能分开管理,旨在打造一个移动平台的生态系统。

  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即时通讯软件LINE是2011年6月韩国门户巨头Naver在日本子公司推出的。目前LINE的全球用户已超过4亿,海外用户占比就逼近九成。其中日本本土用户约5000万,其次在印度、泰国和印尼也有大批铁杆粉丝,台湾地区则大约有1700万用户。从使用地区分布上来看,这跟该软件主打的“韩流路线”分不开。

  同属Naver旗下的封闭式平台“BAND”,则强调小规模聚众的隐私对话,截至今年上半年用户达到3300万。在“圈子文化”盛行的韩国,这样的本土软件应运而生,但走出国门就相对困难了些。

  尽管韩国本土社交媒体来势汹汹,但由于起步相对稍晚,且受限于本国政策等原因,社交媒体的西方元素仍显强势。脸谱的步伐尤为迅猛,在收购图片分享应用“Instagram”后,在韩国的日访问用户达到1000万以上。

  在掌控韩国社交媒体发展并负责流通政策的未来创造科学部(类似中国科技部)官网上可发现,包括该部门在内,韩国教育部和外交部等共17个政府部门均在使用脸谱和推特。另除韩国安全行政部和雇佣劳动部外,所有部门都在使用美国视频网站“Youtube”。

  但力挺民族品牌的部门仅有统一部、女性家族部、农林畜产食品部。视频网站同样在使用“进口货”,仅有青瓦台在收看韩国网站“潘多拉TV”。

  2.市场

  总结韩国本土社交媒体无法伸展拳脚的原因,除了凭借强大的资本后台迅速扎根的国际化平台外,政府的规制带来较大的束缚。

  韩国作为一个民主社会,其“企业共赢”的治国方针已成铁律。韩国公平交易委员会(市场管理机构,简称“公平委”)曾多次向Naver、多音和SKCommunications等三大平台运营商发出追缉令,指出其涉嫌非法利用号召力来操控市场,如在信息中植入广告等。

  由于谷歌等外企的服务器架设在海外,并不受韩国政府的规制,因此政策的矛头往往直指本国企业。在处理国企的“触法”问题上,美国方面往往以一句“服务造福社会”从轻发落,而韩国则严刑以待。

  目前监管互联网和新媒体传播的部门有文化体育观光部、未来科学部、放送通信委员会、公平交易委员会、保健福利部、安全行政部等七大部门,多管齐下加以限制。

  在韩国社交媒体运营商中有这么一句创业守则,翻译成中文便是:“以快致胜”。一个注重市场的时代,一个强调速度的民族,在鱼死网不破的当下,新陈代谢尤为关键。显然,政策拖慢了它们的脚步。放眼全球市场,韩国社交媒体确实处在劣势,但谈放弃尚为时过早。正是“Kakaotalk”和“LINE”的出现,一主内一主外,让业界看到了希望。

  韩国网络企业协会主管崔胜真接受采访时表示,韩国通讯应用开发商的产品在境外的下载比率达到80%左右,而本国下载占比仅有20个百分点。从数据上来看,韩国开发商毫无留守大本营的理由。倘若入主韩国的国内外开发商越来越少,未来通讯事业将出现一个多元融合倾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本土社交媒体品牌开始出现融外资、避政策、走出去的发展势头。这从近日韩国第二大门户Daum与Kakao的合并便可见一斑。而Kakao接受中国腾讯投资,以及LINE相继与奇虎360和豌豆荚合作也可以在此找到答案。

  3.漏洞

  提到韩国的社交媒体,可能更多人最先联想到的关键字是“选举”。韩国从政者掌握着选民的年纪、性别、职业、学历等信息。为推广自己的政治活动,而每当大小选举到来时,社交媒体的作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韩媒曾大篇幅就“政界的社交媒体”进行报道,并将其比喻为“拉拢民心的工具”。

  逢年过节,韩国各地区的国会议员等参政代表都会通过脸谱或推特等多个社交媒体向民众发送问候短信,如儿童节“祝快乐”,父母节“祝幸福”。这在韩国已是很普遍的做法。韩国各大政府部门同样在社交媒体上渲染节日氛围,送出祝福。这是韩国政府机构引以为豪的形象宣传平台,并被视为与国民直接沟通的渠道,进一步推进了民主化进程。

  但问题恰恰发生在此。社交媒体的公开性,使得内部机密在社交媒体上传送时,会毫无防备地出现在网络上。近年来,韩国官兵们的社交媒体使用量不断增加,情报外泄和安全问题引起关注。例如,在脸谱搜索栏中输入“海陆空军”,就能搜索出各种军官聚会和不同部队官兵的个人信息。甚至有官兵自曝自己的军衔和兵种。

  而韩国的公务员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举个近期最现实的例子,韩国公务员们的办公地点分别在首尔市和世宗市两个地方,距离上的制约使得公务员们不得不频繁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沟通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开设在一个部门的对话群有数十个之多。

  在这些对话群里,记录着有关于预算的许多内容和一些具体数据,还有将材料用手机相机照下来上传到对话群组里的情况。另外,还上传有许多对高层干部的“业务评判”,如果这些对话群被黑客攻击的话,不仅是政府的核心资料,还有高层公务人员的对话内容以及许多政客的情报将会流出,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类似这样的信息漏洞往往以运营商的退步收场。目前所有的政府对话群已被关闭或是取消。

  对此,“国民通”Kakaotalk运营商曾多次表态,称其拥有彻底的安全体系和有力的信息保护体系。但负责信息安全的政府技工反驳称,只要不是为企业或者政府专门设立的通讯工具,它的使用对象就只是一般民众,信息保护水平没法做到很高。显然,韩国的民众交流平台并未上升至政府层面。这也证明了韩国政府仍不能为实现彻底的民主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