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性记录保护非遗启动 湖南今年10位非遗传承人入选

26.02.2016  11:36

新湖南客户端2月25日讯(记者 李国斌)湖南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76位,而其中12位已经离世!今天,省文化厅在长沙召开2016年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落实非遗的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数字化记录保护、抢救性记录保护。

根据文化部的统计,截至2015年1月底,文化部公布的4批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235人离世,在世的国家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占到50%以上。至2015年底,湖南的76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有12位离世,包括滩头年画的钟海仙、踏虎凿花的邓兴隆等。

为避免非遗项目“人亡艺绝”,2015年文化部启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湖南的14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首批抢救性记录对象,包括田仁信(土家族摆手舞)、赵明华(瑶族长鼓舞)、刘永安(邵阳布袋戏)、彭延坤(长沙弹词)、何静华(女书习俗)等。

据介绍,抢救性记录是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录音、照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全面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当抢救性记录工作小组找到女书习俗的传承人何静华时,她高兴地表示,用数字化手段保存非遗是利在千秋的事。

据悉,首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将于今年5月完成,之后将建成数据库,供全社会使用。今年,湖南还将开展10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