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打开窗户路才多

22.11.2016  19:41

近日,笔者有幸观赏了一场传统曲艺演出,对其中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说的评书段子《肖飞买药》印象极深,在舞台上的神色语气、表情动作可谓有板有眼、颇具专业风范,令人对评书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陡增信心。但欣喜之余也有疑虑,孩子显然对那段艰苦岁月缺乏了解,未能演绎出其中神韵;何况当时台下坐着许多儿童,大人们听到兴处喝彩之时,孩子们则略显懵懂。  

如此看来,岂止是评书艺术,其他非遗传承似乎也面临类似境况,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确可谓博大精深,今人能否全然领会并接受则尚待考量。那么,如何才能在保护基础上更好地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呢?笔者的观点是,非遗传承要“打开窗子说亮话”,只有打开窗,路子才会多。

让非遗传承打开窗户,首先要打破门户之见。大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旧时皆为赖以谋生的手艺,故而是无需大众知晓其中奥义的,否则会的人太多就“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但一门手艺传下去是离不开群众基础的,因此,我们要坚决摈弃“传己不传外”等残存的老旧思想,要在打破门户之见的基础上,让非遗技艺及其衍生品大大方方地进学校、设专业、开课堂。只有让广大青少年热衷于学习老手艺,非遗传承才能奠定牢固而长久的群众基础。

让非遗传承打开窗户,其次要更新推广形式。现如今做宣传依托互联网便可广而告之了。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过程中,我们也要借鉴“互联网+”模式,将非遗技艺在网上大力推广,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加以展示,使人们直观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还可通过互联网架设非遗技艺传承与分享的平台,让喜爱传统技艺的人们形成相互学习和交流的社群,以充实并扩大非遗的传承主体。

让非遗传承打开窗户,还需要创新内容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具体表现形式都会烙上清晰的年代印记。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成不变的事物显然不足以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过程中,我们应在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变革,让非遗技艺及其衍生品的内容本身兼容并包更多现代文明元素,使其展现形态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和思想观念,只有这样,那些“故纸堆”里的老手艺在今时今日才可焕发出耀眼的青春光芒。

让非遗传承打开窗户,更需要衍生经济价值。近年来,各地政府为本地区的非遗保护传承均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扶持,但光靠政府努力是不够的,更需要非遗传承者自身着眼于市场,推出集使用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于一体的非遗衍生品,并吸收先进商业理念来搭建营销渠道,最终形成既可满足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非遗经济产业链,这便使得非遗技艺及其衍生品发散出巨大的经济价值,非遗传承也就可走上一条稳步前行的长远发展之路。

曾几何时,人们还是笃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可在当下这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任何老手艺的传承者都应思考,如何让自己的“酒香”为人所共知。是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还是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答案注定是后者。让非遗传承打开窗户吧,窗子打开了,路子才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