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是共赢之举

24.02.2016  13:58

(2月21日新华网)为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甘肃着手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美育课程,鼓励聘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民间艺人担任学校兼职美育教师。据介绍,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甘肃省内有条件的中小学等,要结合实际挖掘地域美育教学资源,逐步增设如敦煌舞、秦腔、地方画、砖雕、刻葫芦、皮影等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美育课程。

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些都是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美育资源。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极,甘肃有丰厚地文化底蕴,深化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开发,又是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当非遗传承和教育相撞的时候,产生必将是耀眼的火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地宝贵的财富,曾经在历史上光芒四射。然而,由于多样的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渐式微,把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将来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曾经的文化佐料,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心愿,也是历史留下的嘱托。聘用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校外戏曲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为学校兼职美育教师,是为了他们的一身“好武艺”找到了好买家。

美育课程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再赘言。国务院办公厅曾发文,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这意味着,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关注,已经从地方、部门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制约学校美育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缺乏师资力量,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美育教师交流轮岗、对口支教等方式。聘用非遗传承人,开发地方美育资源,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美育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弥补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短板,有效保护地方文化传统,也是各地在积极探讨的问题。非遗传承人进校,对于发展和丰富地方文化,应有相当的推动作用。

非遗传承人进校,还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非遗传承人等有真本事没错,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带过徒弟。但传统师徒授艺方式和现代美育教育还是有一些不同的,怎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从艺人成为合格的“老师”,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二是物质待遇方面的问题。应该说,即便是免费,也有相当多的非遗传承人也是愿意进校传经送宝的。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保障他们享受一定的待遇,对于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更有意义。(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