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停了、路净了,乌鲁木齐市民出行无烦忧

08.01.2016  11:50

  关键词

  即下即清雪停路净

  我国的北方城市常因冬季降雪而影响出行,雪量大时甚至会导致整座城市的交通瘫痪。乌鲁木齐的冬季多雪寒冷而漫长。从2011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开始探索一种新型的清雪模式——“即下即清、雪停路净”。

  从过去“下雪就交通管制、人工清雪做主导、万人街头齐清雪”的传统清雪方法,逐渐转变为“机械清雪为主,人机配合,雪停时,路已净”的清雪新模式。

  四年来,乌鲁木齐的每一场清雪工作都没有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乌鲁木齐探索出的清雪新模式,不仅体现了一种变革,一种创新,更彰显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

  2015年12月10日那场历史性大暴雪过去已近一个月,当时的一幕幕场景仿佛还在眼前。降雪40小时,积雪深度44厘米……原以为如此规模的雪一定会造成道路湿滑、交通阻塞,但首府市民出门后却发现,一条条主干道的积雪已被清理干净,道路通畅。背街小巷的积雪也在随后短短的几天内被清扫完毕。而这一切,正是“即下即清,雪停路净”清雪新模式带给这座城市的巨大变化。

  这场“自1951年有气象资料以来冬季最大的一场降雪,创下首府64年单日降雪极值的历史性暴雪”更是检验出了乌鲁木齐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文明和谐度。

  (记者张莉 郝玉)1980年,乌鲁木齐学习哈尔滨的清雪经验,提出“雪停就是命令”的清雪模式,动员群众上街扫雪。

  当时的市委、市政府采取“动员”和“命令”相结合的手段,给沿街各单位划分清雪区域。那时,随处都能见到市民街头扫雪的景象。

  人海战术淡出视线

  今年47岁的中山路服装店经营户葛明从事该行业已15年,说起以前全员清雪的经历,他很是感慨。

  “那时候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个体经营户,都得拿起清雪工具上街清雪。虽说交通管制清雪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但对一些有急事的人来说,肯定会耽误事情。”葛明说,每个路口都有交警在指挥,对交通进行疏导和管制。“一上午肯定啥事也干不了,上班迟到几个小时都是常事。商家扫完雪后,会有人专门进行检查。扫得好了会颁发一面小红旗,扫得不好会发一面小黑旗,还会进行罚款。

  天山区市政市容管理局局长赵前程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环卫工”还被称为“保洁员”,主要工作是城市卫生的清扫,由于没有机械,只能拿着铁锹扫把清雪,一场小雪就要扫好几天。“说得夸张些,一到冬天,每条路上都能听见铁锹铲雪、剁冰的声音。

  2000年以后,我市将机械清雪提上议程,购置了一批清雪机械设备,现代化的清雪机械逐渐走进首府市民的视野。清雪方式也开始逐渐由“人海战术”向“人机结合”过渡。

  2008年至2009年冬季开始,机械化清雪覆盖的道路和面积逐渐扩大,“人海战术”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机械化主导,开创清雪新模式

  今年47岁的郑水清在高新区(新市区)市政市容局环卫清运队开了22年的清雪车。1993年,刚退伍的他负责北京路沿线的积雪拉运工作。

  “当时全队只有一台三斗车,10万元左右,承重8吨。”郑水清说,由于三斗车的方向盘没有助力,打方向时胳膊必须要使劲。“抡上一夜的方向盘下来,胳膊酸得都抬不起来。

  2005年,高新区(新市区)淘汰了一批老式清雪车,为包括辖区在内的18个乡(镇)更换了机器,升级了功能。郑水清的“坐骑”也从三斗车换成了价值上百万元的清雪车。

  “车是全自动化的,还带前扫、前推功能,操作起来不但方便,还很省力。”郑水清说。

  市冰雪清除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罗超介绍,随着清雪模式的转变,市委、市政府对清雪的速度也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1年冬季开始,乌鲁木齐市“下雪就是通知,雪停就是命令”的清雪模式开始转变为“即下即清,雪停路净”。

  几年来,市区两级财政投入15亿元用于购买清雪机械设备,目前全市清雪机械的数量达到1500余台。种类也增加到前推中扫、中刀、扬雪机等20多种。这些,为实现城市主干道机械清雪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2000余名机械操作手编组作业、2.45万名环卫工人分片划定责任区、精细化的作业流程有章可依……使得降雪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这支清雪大军都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环卫工人更受关爱和尊重

  除了精细化清扫模式、机械化水平提高以外,不断提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以及更多的尊重和关爱,更是温暖着“清雪大军”的心。

  49岁的王爱红是沙依巴克区红庙子片区管委会环卫工人,从事环卫工作十年间,她见证了环卫工人地位的变化。

  王爱红回忆,2004年参加工作时工资是480元,到2011年涨到1000元左右,现在她和同事们的工资已达到2000元(含五金),不仅如此,她还会经常收到市上、区上和街道办事处发放的补助金。

  “刚干这个工作的时候觉得挺丢人,很多人也不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现在可不一样了,工资涨了,福利待遇也高了,广大市民也更尊重我们了。”王爱红说。

  还有一件事,更是让王爱红提起就倍感骄傲。“我们乌鲁木齐的环卫工人每天都能吃上暖心早餐,而且已经连续吃了五年。听同事们说,这在全国都绝无仅有。

  自2011年12月起,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1400万元,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2012年6月,早餐又调整了伙食标准,清雪期间的标准则更高。

  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市委书记朱海仑说:“‘即下即清,雪停路净’这个标准是很高的,内地北方城市的官员来首府参观后,都说‘这个我们做不到’。能够做到这一点,不光是一个机械设备投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套机制、一套人马的责任心,正是在这种同心同德、昼夜奋战的努力下,才能做到雪停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