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尼沙罕传奇》惊艳上海滩

07.11.2016  18:37
  从10月中旬至今,一部名为《阿曼尼沙罕传奇》的原创音乐剧在上海市巡演9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掌声不断。这部由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支持创作,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联手打造的南疆首部音乐剧,不仅顺利登上了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更是让数以万计的上海观众了解到了十二木卡姆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去和未来。

  作为上海文化援疆的最新成果,《阿曼尼沙罕传奇》大获好评,折射出的恰恰是上海援疆人三年来在文化援疆领域所做的不断探索与突破。

   感兴趣,还要能看懂

  音乐剧《阿曼尼沙罕传奇》所讲述的,是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阿曼尼沙罕的传奇一生。1526年,阿曼尼沙罕出生于一个普通的樵夫家庭,她自幼聪慧,13岁便会吟诗奏曲。传说拉失德汗邂逅了这位才华出众的美丽姑娘,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阿曼尼沙罕进入宫廷后,怀揣着对民间音乐的热爱,萌发了挖掘、整理各种木卡姆的想法。但那时对女性的要求十分严苛,阿曼尼沙罕在各种势力的抵制下,并未屈服,拉失德汗与广大维吾尔族人民也成为她的坚强后盾。拉失德汗还请来宫廷乐师喀迪尔汗等艺人协助她,在阿曼尼沙罕和民间艺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十二木卡姆”的整理。

  在此过程中,阿曼尼沙罕不仅剔除了“十二木卡姆”以前宗教色彩浓厚的陈旧内容,还吸纳了众多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的精华,让曲风变得清爽、高雅、动听,歌词与内容也更贴近民众的生活与真情实感。

  如今,在“十二木卡姆”的发源地喀什地区莎车县,传唱了几百年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依旧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当地的木卡姆影剧院里时不时上演的原生态农民艺人的木卡姆表演,常常会被观众围个水泄不通。即便是亲朋间的私人聚会,很多维吾尔族百姓也都能随意唱上一段。“十个”高亢的嗓音,悠扬的旋律再加独特的乐器重奏,让观者无不惊叹。只不过,对于很多感兴趣的汉族观众而言,由于语言不通,这些木卡姆艺人到底在咿咿呀呀地吟唱什么,似乎总是个谜。

  “喜欢看,不代表能看懂。如果能够请专业团队来为‘十二木卡姆’量身打造一台音乐剧,添上丰富的情节和故事,今后就能让‘十二木卡姆’走出南疆为更多观众所认识,这对于这一世界级文化瑰宝的传承发展定会大有帮助。”上海市第八批援疆干部、挂职喀什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王明宇,2014年5月第一次在莎车县看到“十二木卡姆”表演时,心里便萌生了上述想法。

  说干就干。从那时起,王明宇就先后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积极联系,并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前来喀什调研、商讨。2014年10月,在众人的努力之下,莎车县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团的30多位维吾尔族民间木卡姆艺人首次飞越万里,受邀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的开幕演出。艺人们原汁原味的吹拉弹唱,引得上海观众掌声不断。看到大家的表演如此受欢迎,台下的王明宇更坚定了要为“十二木卡姆”打造一出音乐剧的念头。

   送文化,更要“”文化

  与此同时,上海援疆莎车分指挥部也积极行动起来。据第八批上海援疆干部、莎车分指指挥长沈敏介绍,今年以来他们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助推《阿曼尼沙罕传奇》的创作与舞台搭建。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主创人员一年前就深入莎车当地采风,包括对十二木卡姆的深入研究、对阿曼尼沙罕故事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当地民风民俗的熟悉了解。

  今年7月,排练正式开始。《阿曼尼沙罕传奇》的制作人张军告诉笔者,由于剧本是汉语剧本,最初的作曲都是根据汉语的发音谱写,当剧本翻译成维吾尔语之后,由于发音和音阶的不同,歌词与音乐“对不上号”。上海的作曲家便与新疆专家一同商量着修改唱词和音乐,前后足足打磨了半年之久,终于使得歌词与音乐完美融合。

  而对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谢迪而言,带领莎车县文工团的歌舞演员们完成一部用维吾尔语演出的音乐剧无疑是一次巨大挑战。除了语言不通,这些维吾尔族歌舞演员此前也从没有音乐剧的演出经验,主创团队只得不断对演员们进行培训,向他们普及音乐剧概念,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该剧成形之后,首轮在莎车当地演出的主要演员均由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新疆班的毕业生担当,他们一边表演,一边手把手地把戏教给当地的演员。而如今,来沪连演9场的所有演员都是来自莎车当地的维吾尔族演员,对于他们而言,能够实现质的飞跃来上海巡演,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据张军介绍,结束在沪的9场演出之后,各方专家会根据观众的反馈继续对《阿曼尼沙罕传奇》进行修改和打磨。未来,除了在莎车县剧院中驻场演出,还计划将该剧送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巡演,更广泛地传播新疆传统文化。

  同样叫好又叫座的,还有电影《飘着金子的河》。这部取材自泽普县中国最美村官刘国忠真实事迹的主旋律电影,是上海援疆指挥部近期推出的又一文化援疆力作。影片通过对南疆生活和基层干部的深入刻画,充分展示了喀什农村“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真实情况和新疆干部“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的光辉形象。自今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以来,该片在新疆各地影院频频展映,引无数观众为之落下感动的泪水。

  上海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杨元飞告诉笔者,上海援疆指挥部充分发挥上海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思路,坚持现代文化引领,不断深化沪喀两地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多角度、全方位倡导世俗化生活方式:“我们不仅把《朱鹮》这样的上海优秀剧目送到了新疆,还结合当地实际,‘种’出了一批让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援疆产品,包括音乐剧《阿曼尼沙罕传奇》、电影《飘着金子的河》、电视真人秀节目《喀什我最牛》、微纪录片《喀什传说》等,实现文化传播由‘单向度’向‘多向度’的转变,形成卓有成效的文化援疆新格局。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