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亚木来乌鲁木齐四年融入社区生活

19.01.2015  14:19

  

 1月18日,在天山区和平路街道办事处二道湾社区流动人口学校,社区副主任克依赛尔·托胡提(右二)向来自伽师县的阿斯亚木·吐尔逊(右)讲解书中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记者寇凝摄影报道)

  新疆网讯(记者宋建华)1月18日,在天山区和平路街道二道湾社区三巷院落,28岁的阿斯亚木·吐尔逊一早来到院子门口的流动人口学校,开始看报读杂志。

  阿斯亚木说,从刚开始的把院落当成住所,到如今当成自己的家,近几年,她对院落的看法变了,对社区的看法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变了。

  4年前,阿斯亚木和丈夫从伽师县来到乌鲁木齐,一直住在三巷院子,靠卖干果、水果为生。

  刚开始,除了外出做生意,阿斯亚木一般不出门,也很少与邻居交流,“咱不是本地人,不想跟别人交流,也害怕跟别人交流。”阿斯亚木说。

  在三巷院子,流动人口共有500多人。二道湾社区主任刘婷婷说,三巷院子流动人口多,文化水平不高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两年前,二道湾社区在三巷院子实施了“四化”管理,2014年9月,社区将三巷院子定为社区封闭式院落管理的重点,在院落内只设两个进出口,并设置了门禁系统。

  配合封闭式院落管理,社区对三巷院子实施了代管,协助居民做好保洁、水电暖气等服务工作,还在院子门口开设了电影室、阅览室和流动人口学校。

  阿斯亚木说,刚开始,她并不认可社区的这些举措,“院子剩了两道门,进出不方便了。社区工作人员还经常上门检查,动不动让我们去学习。

  一段时间后,阿斯亚木发现,院子的治安变好了,上门的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能帮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让阿斯亚木觉得变化最大的是,在流动人口学校,她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

  二道湾社区每周都针对流动人口举行活动,包括汉语课、读报课、儿童作业辅导课,还搞了邻里节、运动会等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居民都能拿到毛巾、香皂等小奖品。

  阿斯亚木说,刚开始她是冲着小奖品去的。慢慢地,她发现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上过初中,但汉语不太好,学汉语能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好,看报读书听讲座让我知道了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是五彩的艾德莱斯绸,识字课让我孩子的成绩提高了很多。

  尝到甜头的阿斯亚木成了“积极分子”,只要有活动,她不仅带着孩子去参加,还帮着社区组织人员参加。

  阿斯亚木现在还成了院子的热心人,她经常帮着社区做保洁,帮左邻右舍协调生活中的难题。

  刘婷婷说,如今,三巷院子居民对社区工作很认可,会主动协助社区宣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政策等。

  阿斯亚木说:“以前的生活跟黑白电影一样,现在过的是彩色电影。我还打算攒够了钱就在乌鲁木齐定居,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