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的翻译家阿合买提江:"译"心"译"意回报家乡人

16.02.2015  11:17

   

生活中的阿合买提江一家。图∕由阿合买提江提供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李冰冰报道)“每次看到我们翻译编辑的图书发行到新疆,我都非常激动,此刻也是我感觉最亲切的时候,一种身为新疆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1月7日,在北京从事翻译编辑工作的阿合买提江·吾守尔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感慨道。

    2015年是阿合买提江在北京生活的第35个年头。35年来,阿合买提江曾无数次魂牵梦萦养育他的家乡——新疆。然而,他只能将无尽的情愫转化成一本本图书“译著”,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寄托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无处不在的“家乡味道

    今年53岁的阿合买提江,出生于阿克苏地区拜城县赛里木镇的一个农家小院。

    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学院(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后,阿合买提江被分配到了民族出版社工作。至今,已经在北京工作和生活了35年的阿合买提江,回想起初到北京时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阿合买提江作为赛里木镇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他踏上了去北京的求学之路。

    “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感觉恍如梦中。在去北京上学之前,我连拜城县都没有去过,乌鲁木齐也只是在别人的讲述中憧憬过,就更别说北京了。当初从阿克苏坐了三天的汽车到乌鲁木齐,之后又坐了将近一个星期的火车才到北京。”阿合买提江回忆道,现在交通便利了,从北京到新疆坐火车只要30多个小时,如果坐飞机那就更快了。

    刚到北京时,所有的一切对阿合买提江来说都是那样的陌生与不适应。听不懂汉语,他就努力学习汉语,阿合买提江的老师和同学也给予了他很大的帮助,同学们你一字一词,我一言一语地纠正着他的汉语发音,这让阿合买提江收获着感动的同时,也在异乡找到了家的温暖。

    不习惯北京的生活方式,阿合买提江就努力适应。习惯吃馕、拉条子、抓饭等新疆美食的他,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连做梦都在想新疆色香味俱佳的拌面、香喷喷的抓饭……阿合买提江忍不住咽了咽口水说道:“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新疆风味的餐厅寥寥无几,不像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可以找到地道的新疆清真餐厅。

    如今已经把家安在北京的阿合买提江,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找新疆饭馆了。他的妻子每天都会做各种各样的新疆美食,家里俨然变成了一个缩小版的“新疆餐厅”。

    阿合买提江有两个孩子,儿子在土耳其留学,女儿就读于厦门大学。阿合买提江经常教导子女:“无论今后走到哪,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时刻牢记我们是新疆人,我们每个人都代表新疆人的形象,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新疆人的形象,弘扬各民族的优良传统。

     因能为家乡服务而自豪

    阿合买提江所在的民族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出版6种文字的书籍,维吾尔文就是其中之一。

    60多年来,已经出版的维吾尔文图书品种就达四千多种,涉及了经典名作、各种法律法规、世界文学经典、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等等,为满足广大少数民族读者的阅读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多年来,阿合买提江策划了《世界文学经典百科(上、下)》、《未来的诗人》、《获诺贝尔奖科学家的中学时代》等20多种原创作品和翻译作品选题;编辑出版《维吾尔文学史》、《中国儿童百科全书》等十多种图书;还翻译了《不朽的胡杨》、《求是文选》等图书、期刊。

    如今,已是民族出版社总编辑终审助理的阿合买提江,几乎每天都会和同事们讨论新书的翻译工作。虽然同事们已经翻译过大量的书籍,但他还是会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反复斟酌、认真审核。

    “这些翻译编辑的图书都是要发行到我家乡的,我不允许在我这里出现任何瑕疵,这也是我能为家乡所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我在北京工作,但我的工作还是全部为家乡人民服务的,这是一种责任,也是我引以为豪的光荣事业。”阿合买提江说道。

    尽管北京已经成为阿合买提江的第二故乡,但他还是把家装饰成了家乡老宅的样子。地上铺着鲜艳的地毯,碗柜里摆放着民族特色的茶具,茶几上放着一盘盘新疆干果,每天做着家乡的饭菜,除了生活在北京,他们所有的生活状态都和在家乡时相差无几:每天早上煮一大壶奶茶,再配上馕就是他们的早餐。午餐晚餐不是拉条子就是抓饭之类的家乡饭菜。他们用这种方式感知家乡的气息。

     用工作弥补对亲人的愧疚

    每逢同事、亲友来家里做客时,毫不例外,阿合买提江都是做一些地地道道的家乡饭菜招待客人。

    每当阿合买提江收到从家乡寄来的新疆特产,都会与同事、亲朋好友一起分享,让他们也尝尝新疆特产。“虽说现在交通便利了,家乡特产在北京也可以买到,但是家乡的亲人还是会经常给我邮寄,从家乡寄来的特产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阿合买提江说,“邮寄的不是特产,而是我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阿合买提江坦言,在北京生活多年,他也经常回到新疆出差、探亲,但是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却还是很少:“我父亲去世时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你成为了一棵大树,但是我们都没有享受到你的树荫。’因为距离比较远,父亲病重我也没能及时回去。”怀着对家人的愧疚之情,阿合买提江选择了翻译编辑更多的书籍发行到家乡,用加倍努力的工作来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当阿合买提江回到家乡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家乡读者的阅读需求时,家乡的人们就会亲切地对他说:“经常会在各种书籍上看到你的名字,但是我们没见过你本人,今天终于看到了。”阿合买提江坦言,每到此时,就觉得自己的付出有回报了。“

    每天早上,一到办公室,阿合买提江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浏览新疆的网站,通过这些网站了解家乡的变化。“儿时玩耍的地方已经找不到了;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原来的土坯房也变成了抗震安居房;黑白电视换成了彩色的;村里有的农民还买了私家车……”阿合买提江在电话中向记者细数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在采访中,阿合买提江这样感慨道,他说等他退休以后,还是要回到新疆,回到阿克苏去重新感受家乡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