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坚持五抓五促提升就业质量

25.12.2014  13:55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抓产业促就业、抓政策促就业、抓培训促就业、抓创业促就业、抓平台促就业”的工作思路,高位推动、综合施策,努力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改善就业环境、强化就业服务,就业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今年1-10月,全地区城镇实现新增就业4050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8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99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城镇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应届高校毕业生应报到2736人,返乡实名登记1906人,已实现就业1633人,就业率86%;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758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20%。

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抓产业促就业的引擎作用不断增强。紧紧围绕地区打造“生态产业、进出口加工产业、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等三大产业体系,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积极招商引进就业容量比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企业落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据今年开展的劳动力大调查显示,全地区就业岗位供求比达到了2:1。

二是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抓政策促就业的帮扶作用充分发挥。在对大中专毕业生促进就业方面,通过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实名登记台账,实行动态跟踪服务管理,落实就业见习制度、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进基层专门项目就业、鼓励自主创业等“就业十项行动”,今年以来,已使2990名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其中:历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973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17人(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1633人)。2010年以来,已累计实现4086名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见习;大中专毕业生实现就业11987人次,累计为大中专毕业生发放各项就业补助资金1.9亿元。在对就业困难人员促进就业方面,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2010年以来,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579户,帮助796人实现就业。在就业援助方面,累计为1118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就业援助金383万元。在对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近年来,共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227人,今年1-10月,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劳务创收3.77亿元,人均创收近万元。

三是瞄准就业,增强技能,抓培训促就业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巩固。以“两后生”技能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为重点,着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今年1-10月,全地区通过各种途径共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37996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4%,其中:在岗职工培训11931人,就业再就业培训4405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9503人,劳动预备制培训1170人,创业培训987人;共有15100人取得了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目标任务的96%。

四是注重引导,孵育典型,抓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逐步显现。以创建自治区级创业型县(市)为抓手,切实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阿勒泰市、布尔津县已创建成为自治区级创业型县(市),吉木乃县、青河县已纳入第二批自治区级创业型县(市)。积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地区已累计安排创业引导性资金1093万元,建设(或认定挂牌)创业园区3个,创业孵化基地10个。目前入驻创业园区或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754家,累计带动就业3512人。在政策扶持方面,2010年以来,地区累计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税费共596.1万元。在资金支持上,累计为19204名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共9.07亿元,累计享受国家贴息7658万元。

五是夯实基础,规范服务,抓平台促就业的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地区共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28个,其中:县(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农牧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所61个,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6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已覆盖全地区城乡基层。“劳动就业统一应用系统”服务网络现已延伸到县(市)、乡(镇、街道)和社区,初步实现就业信息互通、就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