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六号”新在哪?

21.09.2015  11:58

  

  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据新华社9月20日电9月20日7时1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全新的结构形式、全新的动力系统、全新的电气系统,这型20多年来我国首次全新研发的运载火箭,将对我国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创新一:多星发射
          据介绍,长征六号首飞箭采用了一箭20星状态,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和国防科大、清华大学、哈工大、浙江大学等单位研制的20颗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在国内属于首次。
          同时,为了满足多星发射的需求,长征六号火箭还在国内首次采用了全透波卫星整流罩,有力改善全箭力学环境和卫星环境条件。
          通过对多星发射技术的探索,还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多星发射接口,为今后进一步降低卫星发射成本、提升多星发射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
          创新二:绿色环保
          据火箭研制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第一型投入发射应用的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
          为了获得更大的运载能力,长征六号火箭采用了一系列全新的设计方案,独特的发动机氧箱自生增压技术即是一个最大的亮点。长征六号还创造性地使用了发动机燃气滚控系统,利用一级发动机涡轮泵后引出高温高压富氧燃气,与发动机一起对火箭进行滚动姿态控制,保证火箭飞行过程中的姿态稳定,在国际上属于首创。
          长征六号成功发射有效验证了我国在大推力、高可靠性、高适应性、低成本、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运载火箭现代化、推进剂无毒化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拉开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
          创新三:测发模式“三平一快
          在传统概念中,火箭执行发射任务,都需要分段运输至发射场,再在塔架上完成各子级的垂直吊装总装和测试。长征六号针对后续卫星发射的需求,在国内运载火箭领域创造性地采用了“三平”测发模式,对现役火箭的测发模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变革。
          所谓“三平”,即“水平整体测试、水平整体星箭对接、水平整体运输起竖发射”。火箭在水平状态下在厂房内完成全箭总装和测试,包括与卫星的对接,同时将整发火箭水平放置于专门研制的自行式整体运输起竖车上,由起竖车将火箭水平运输至发射工位,并完成水平对接、翻转起竖、垂直定位、燃料加注和发射等动作。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大简化了发射区操作时间和发射台占用时间。按照设计,采用“三平”测发模式的长征六号的发射准备周期仅需7天,有力适应卫星发射低成本、短周期的需求。
          什么是一箭多星?
          一箭多星是用一枚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的发射技术。一箭多星能充分地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卫星发射成本。
          哪些国家掌握了一箭多星?
          最早实现一箭多星的国家是美国。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接着,前苏联多次用一枚火箭发射8颗卫星,欧洲航天局也掌握了这种技术。我国在1981年9月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轨道,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2008年4月28日,印度用PSLV-C9火箭一举把10颗卫星送入轨道,创下亚洲和世界纪录。
          ●2013年11月19日,美国的"弥诺陶洛斯"火箭创纪录地同时把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2013年11月21日俄罗斯用"第聂伯"火箭顺利发射了32颗卫星。
          ●2015年9月20日,中国用"长征六号"火箭成功发射20颗卫星,创下亚洲新纪录。
          如何发射一箭多星?
          ●第一种:把几颗卫星一次送入一个相同的轨道或几乎相同的轨道上。
          ●第二种:分次分批释放卫星,使每一颗卫星分别进入不同的轨道。就是说,运载火箭到达某一预定轨道速度时,先释放第一颗卫星,然后火箭继续飞行,达到另一个预定的轨道速度时,又释放第二颗卫星,依此类推,逐个把卫星送入各自的预定运行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