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疆长大:这片沃土孕育了独特的杂技艺术

21.05.2015  12:52

  1962年2月,我出生在乌鲁木齐市,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上学。同年,新疆杂技团成立了,由来自山东、上海、河北等地的杂技演员组成。1972年,我与新疆杂技团结缘,有幸成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少数民族杂技演员。

   各民族老前辈为新疆杂技奠基

  新疆杂技团培养第一批少数民族杂技演员前,挑选了36个维吾尔族孩子,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训练了3个月。那时候,好多孩子觉得练杂技太苦,慢慢就不练了。对于我而言,刚开始我也不是特别喜欢杂技,因为学杂技既辛苦又枯燥,但是看到一起进团的同学相继登上舞台,只有自己还没有学成,心里就有了紧迫感,开始发奋练习,开始慢慢体会到杂技艺术的乐趣,喜欢上了这个行当。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3个月后,8个孩子被挑选出来进入新疆杂技团,我们就开始了起早贪黑、更为严格的训练。我们对一些杂技动作掌握不住,时常打到老师身上,但是老师们很耐心,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耐心教我们。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老师,他是个上海人,特别喜欢我们,也特别严厉。他对我们说,杂技演员一定要刻苦,说完就自己先做出表率,早早地就起来练功,这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从进入杂技这一行起就树立了一种拼搏的精神。

  我们一天的训练围绕顶技课、跟头课等课程进行,而我们又都是十几岁的孩子,所以常常觉得苦不堪言。这时候,老师就在空闲时间给我们讲故事作为调剂,鼓舞我们,语重心长地说:“作为一个维吾尔族演员,你们要学、要练的还有很多,不能光练传统的杂技,将来还要把维吾尔族的文化融入杂技中去。

  就我所知,杂技跟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在教学上依靠的是传统的师徒教学关系。所以,在那个年代,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在生活中、练功中都会关心我们,诸如王老师、于老师等等汉族老师,每天都和我们在一起交流,既教我们技术,也启迪我们的思想。

  时至今日,一些这样的老前辈已经退休,有的还被新疆杂技团返聘,继续给下一代演员当老师。尤其是新疆杂技团的新剧《你好,阿凡提》创作了4年,这些老师一直都在其中帮忙,使得这部剧最终能够成为新疆杂技的精品,可以说新疆杂技团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和这些老前辈是分不开的。

   文化融合让新疆杂技绽放异彩

  1976年,全国举行文艺汇演,我们随着新疆杂技团到广州等地演出,接触到很多内地的演出团体,从那时候起,我的眼界就被打开了,开始勤练手技技巧。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疆杂技团的发展也蒸蒸日上,曾集结团里所有力量到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地巡演,那时候我表演了手技,专家的评价特别高。回来以后,没过两年,我就可以随着新疆杂技团代表中国去波兰、希腊等国演出了。

  虽然当时的新疆杂技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之问题也来了。比如我最早学习的是手技,但是演了六七个节目之后,怎么就感觉全国的杂技节目都一样呢?原来,各个省市对杂技的训练、演出基本已经形成套路,杂技节目就像一件件复制品被重复展示。有文化部的专家当时就说,在中国,看一台杂技等于看了20台,太雷同,特别希望能有所创新。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
新疆着力培养5G技术技能人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范琼燕报道:29日,中国新疆网
开门迎客,商户都在忙些啥——乌鲁木齐街头见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一鸣   11月中国新疆网
“大白”志愿者:向“疫”而行 护佑健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连日来,中国新疆网
新疆各地供热企业开足马力保供热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亚芸报道:新疆各地供热企中国新疆网
稳妥有序 全力以“复”
稳妥有序 全力以“复”——记者实地探访乌鲁木齐3家中国新疆网
新疆各地加快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石鑫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获中国新疆网
10月末新疆交通物流业贷款余额超500亿元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王永飞从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