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西公园的“草根舞蹈节”

30.07.2015  11:56

  每天傍晚,走进铁西公园,人们总会被悠扬的乐声吸引,进而驻足观看各族群众风格不一的舞姿。铁西公园被政府接管后重新焕发了活力,这里已经成为百姓休闲娱乐的大舞台。

  7月28日晚,铁西公园广场上,各族居民自发聚在一起,跳起欢快的维吾尔族舞蹈。(记者李志刚摄)

  (记者李志刚)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绚烂的灯光,但在经开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片区的铁西公园里,每晚都会有各族群众自发聚在一起,举行一场 “草根舞蹈节”。

  老公园里的老传统

  7月28日21时,头戴维吾尔小花帽的徐荣江携带着小音箱,来到了铁西公园。

  从进入公园起,他随身携带的小音箱便放起了维吾尔族舞曲音乐。听到这个声响,公园里散步纳凉的居民知道,今晚的演出就要开始了。

  铁西公园建于上世纪80年代,占地149亩,是火车西站片区最大的公园,也是辖区各族群众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徐荣江今年76岁,1995年退休后便喜欢上了维吾尔族舞蹈,这一跳,就是20年。

  他告诉记者,他年轻时在喀什工作,退休以后常常会想起在喀什与维吾尔族居民工作生活的情景。于是,他便买了维吾尔小花帽,还跟着维吾尔族邻居学起了舞蹈。

  “铁西公园里跳维吾尔族舞蹈的人每天可有一两百人。”徐荣江说,每晚聚在公园跳舞,不需要通知,到了时间大家都会来,这成了一个老传统。

  话音刚落,59岁的吴世平也来到了公园。音响调试完毕,音乐响起,公园里的人都聚到了一起,“舞蹈节”开始了。

  舞蹈成为沟通的语言

  铁西公园地域广阔,林木葱郁,为了满足居民跳舞的需求,公园内还划分了两三个跳舞的小广场。

  夜幕降临,这些不同的小广场播放着不同风格的舞曲。62岁的茹仙古丽·卡德尔坐在椅子上,看着孙女跟着广场舞的音乐摇摆着身体,忍不住笑出了声。

  茹仙古丽说,她有不同民族的同事,每次聚会大家都会跳起各民族的舞蹈,所以她带孙女来看广场舞,就是希望她从小感受不一样的舞蹈氛围。

  “跳舞就是一种交流,舞蹈就是沟通的语言。”茹仙古丽说。

  音乐声越来越大,跳维吾尔族舞蹈的广场还响起了欢呼声,原来是20岁的库尔班江·肉孜与一个朋友正在“斗舞”。

  “这里氛围好,大家像朋友一样。”库尔班江说,他没事时总会来公园里转一转,和大家伙一起跳跳舞。

  老公园有了新活力

  铁西公园也曾出现过短暂的荒凉。“别看现在人多,之前有一段时间,来这里跳舞的人可不多。”一位老人说。

  铁西公园附近的乾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晓莉告诉记者,前两年由于年久失修,公园里部分道路损坏、树木枯死。后来经开区(头屯河区)政府接管公园,并将公园改造列入民生实事,投入资金对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

  去年,公园主体工程完工,这里又恢复了生机。“在这里跳舞的人数最多时可以达到1000人。”李晓莉说。

  23时,人们渐渐散去,可刘凤兰的小孙子似乎还没有玩够,跟着奶奶走几步,还不忘回头望一望跳舞的广场。

  眼下,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正在首府举办,刘凤兰告诉记者,前不久她也去看了一场演出。

  “演员表演得很精彩,可我还是喜欢铁西公园的‘草根舞蹈节’。” 刘凤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