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奇台县:5000名农事“钟点工”走俏田间地头

13.07.2015  13:23

    天山网讯(通讯员白云峰 马罗斌报道)“明天早上8点钟老板准时派车来接,中午管一顿饭,一天工钱按150元结算。”7月11日下午,新疆奇台县半截沟镇江布拉克村农民李桂珍边干活边跟同村村民李玉萍打电话。“现在正是田管的大忙时节,我们16个女同志组成一个队伍,每天给别人除草、打瓜打杈等农活,平均一人一天净挣150块钱,比到外面打工划算多了。”正带着几个女同伴在地里干活的李桂珍对笔者说。

    眼下,正是奇台县各乡镇移栽番茄苗,打瓜、甜菜等作物掏苗、间苗的农忙季节,以前,在城市家政服务中心才有的钟点工,如今,在奇台县的田间地头,农村“钟点工”成了香饽饽。往年农民外出务工都是按天计算,而现在按时取酬,每小时工钱10元,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100—150元不等。

    奇台县半截沟镇腰站子村农民王建新每到农忙时节都会在临近乡找‘农事钟点工’帮忙,少则十几人,多则三五十人,“农事钟点工”让他省心不少。

    “现在有了‘农事钟点工’,农活忙不过来,请他们来帮忙就能解决难题,既不误农活,也节约劳动力成本。他们都是邻近乡的农民,他们熟悉农事,随叫随到,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我的用工难问题,也为自己增加了不少收入。”王建新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奇台县通过种植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加,对务工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上山七户、半截沟等乡镇,由于受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制约,当地农民农闲时节正值戈壁、井灌区乡镇甜菜、打瓜等作物种植、收获时节,正好打了一个时间差。于是,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产生了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的念头,每个务工队有务工人员20余人,每到农闲时节,这些务工经纪人就组织本村本组的农民到邻近乡镇、团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中的除草、间苗等季节性农活。据了解,这样的打工队在奇台县就有130多支,5000多位农民利用农闲当起了农田“钟点工”。

    七户乡东塘村九组共有30户,121人,其中男女劳动力有90多人,但家庭承包地较少,人均不到5亩,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效益不明显。为尽早致富,他们利用农闲时节,自发联系、主动组织32名强壮男劳力到各村给人家盖房子、修厂房,哪里有活便往哪里赶。另外30多名妇女就到邻近的老奇台、三个庄子、县农场等乡镇从事农田除草、中耕、收玉米、摘啤酒花等农田劳动,人均每年增收5000左右。因为他们都是离家不离乡,做到了家庭、赚钱两不误。他们走出家门“打钟点工”,不仅增加了自家收入,而且还解决了雇主的当务之急。据奇台农场二分场啤酒花种植户张学兵介绍,他种植啤酒花50多亩,每年都需要大量农事“钟点工”中耕除草、打杈间苗,仅秋季采收啤酒花就需要50多名“钟点工”。“农事‘钟点工’确实给我们解决了生产中的大问题,按时计费,对我们来说既省钱又方便”。

    东塘村九组村民马桂英这几年来都在家门口做“农事钟点工”,每月除了生活费还能挣个1200元左右,她说:“我家田地不多,到城里打工年纪又大了,没有技术也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在村子附近做钟点工,既挣了钱,又照顾了家里”。据了解,马桂英现在已组织本村20多名妇女成立了一个农事服务小组,只要有人请她干活,她会根据你的时间要求,马上就能联系到人。为了保住自己的“钟点工”的牌子,她要求跟她干活的人必须技术好、肯吃苦,如今她“领导”的“钟点工小组”,耕、耙、种等样样都能干,平均每人每天收入都在150以上。

    奇台县劳动就业局党支部书记王跃忠说,农事“钟点工”的出现,对奇台农村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大大促进了奇台县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