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动态:重视周边治污保住乌鲁木齐市蓝天

22.01.2015  12:50

  (记者 夏莉涓 实习生 黎亚亭)“准东、阜康、甘泉堡、五家渠、米东、昌吉到石河子等首府周边县市的严重污染,应该引起自治区和兵团的高度重视,否则乌鲁木齐斥资300亿的环境治理成果,要不了两年就会荡然无存。”1月20日,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乌鲁木齐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人大代表就首府周边治污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2012年煤改气背水一战

  “这几年乌鲁木齐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2012年至2014年投资300多个亿,使首府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自治区人大代表、乌市委副书记、市长伊力哈木·沙比尔以2014年为例,“全年365天,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优良率达到85%以上。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谈及2012年乌市“煤改气”工作的开展,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党委常委、乌昌党委书记、乌市市委书记朱海仑感慨良多:“2012年煤改气是我人生中风险最大、难度最大、克服困难最多的一次改善民生工程。开动员会时,就强调煤改气就是不留后路的背水一战。

  “我这个主任45岁当到60岁,15年改了一万吨,你们一年就要改一万多吨,搞不了吧。”这是北京专家来调研后说的话。

  “当时我一听头都大了。”朱海仑说,“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改不了也得改!”那一年,从市领导到下面各个工作组全都豁了出去,6个月拆掉17000台煤锅炉,建了900多台天然气锅炉,一年减少18600吨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

  “要是没有那一次改造,乌鲁木齐不可能一下子就实现冬天有阳光。”朱海仑说,城市在发展,污染也在增加,“减排100万吨,增加500万吨,怎么能有效果。

  而今,首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排放连续下降,成为全国试点城市。

    环境监管要真正到位

  在首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首府周边县市的大气污染却在日益加重。

  “早晨城市南边的空气质量非常好,可一到下午,污染的大气就从北边过来了。”伊力哈木·沙比尔接着说。

  “我到会展中心就有感觉。”朱海仑接过了话头儿,“出发时阳光灿烂,走着走着,到会展中心太阳就‘没’了。

  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副主席、代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也说,有一天凌晨零点,他从昌吉坐车回乌市,过了三坪农场就感觉进了“烟囱”,到机场立交桥时有点堵车,司机就顺势拐上河滩路往米东区的方向开,“这一路,我都觉得在烟囱里面。”直到过了喀什路立交桥,这感觉才消失了。

  “现在是老百姓有要求,国家有法律、我们有执法队伍、企业钻空子的情况并存。到底是哪出了问题?我觉得要各打50大板,都有问题。

  雪克来提·扎克尔强调,环境监管部门要真正工作到位,采取有力措施来完成法律赋予的责任。雪克来提·扎克尔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几年回来后,在乌市有了非常清新的清爽感觉。“生活在乌鲁木齐真好,比北京的天气好得多的多了。

   立法规范进疆企业排污

  “污染治理工作,也要把进疆企业考虑在内”,自治区人大代表阿布都吾甫尔·阿布都古力坦言,不少进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坏境造成了破坏,“交1个亿的税,但要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要花10个亿,得不偿失。”他建议应该通过立法来规范进疆企业排污行为,不然等到生态环境损害不可逆,一切就都晚了。

  这席话,引得在座代表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