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采取六项措施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20.07.2016  22:46

  一、农作物良种推广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广观赏类果菜、小型西甜瓜及鲜食玉米等特色作物,适应城镇人群生活习惯的变化。推广适用企业加工的玉米、甜菜、等作物良种,为酒精、味精、食糖生产提供优质原料。推广适宜机播、机管、机收的棉花良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推广抗低温、雹灾的小麦良种,实现科技减灾,保证生产安全。完善新品种推广、展示基地建设,通过展示平台实现农民、种子企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在种植品种,配套服务,收购原料上的利益衔接。积极探索、完善以种子销售为抓手,农机、农药、肥料配套作业,技术跟踪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服务方式。发挥好种子管理部门政策引导、企业技术服务、农民群众典型示范的良种良法服务推广体系的作用。棉花、玉米、甜菜、油葵良种覆盖达到100%,小麦达到98%以上。近年来,先后审定、推广了新陆早11号、新陆早54号等多个优质、丰产、抗病的棉花新品种,特别是推广了优质、高产、耐密性玉米新品种KWS2564面积200余万亩,进一步为农业增产、增效。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强化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效益拉动作用,完善企业+土地流转、企业+承包大户、企业+协会+农户的企农合作机制,扩大良种基地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种子企业和农民签订产值、产量合同并预付定金给农民的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增加收益的生产方式。加快建设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环节的种子生产标准化和质量监测体系。推广“三圃田”+良种田、育种家种子+良种田的提纯复壮技术路线。近五年,累计建设棉花“三圃田”4万亩,良种田31.5万亩,生产加工棉花良种47250吨;建设小麦“三圃田”0.5万亩,良种田6.5万亩,生产加工小麦良种13000吨。通过提纯复壮生产、技改、扩建,我州棉种生产能力已由当初的0.5万吨提高到现在的1万吨,种子发芽率、净度提高了5个百分点,纯度提高了2~3个百分点,在满足本州棉花生产用种的基础上远销甘肃及南北疆各地。

  三、新品种引进选育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加快与区内外高端前沿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做到借梯上楼,不求所有,利用他们先进的育种方式、技术手段和品种资源,通过联合开发、委托育种、品种买断、股份合作等市场运作方式开展品种选育。加大自主品种选育力度和新品种的引进和再开发力度,增强海南育种基地、抗病选育基地、企业科研中心的支撑功能。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提升品种研发能力。完善育种技术手段,在坚持系统选育、杂交选育、航天育种的基础上,调整育种技术方向,做好产量、品质内在因素与高密度、抗逆性及加工适应性的关联性研究,尽快选育出一批更加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品种。通过对新品种的安全性、稳定性、适宜性鉴定,我州主要农作物品种已更新换代1~2次,每次更换产量都提高10%以上,抗性和品质也有较大的提高。累计引进棉花、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新品种1000余个,推广新品种100余个,面积1000余万亩。

  四、种子质量监管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健全州县(市)种子管理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种子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质量监督,完善“横到边、纵到底”的“两级三层”种子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好“进村入户保春耕”种子质量检验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把好春播用种最后关口。每年抽检种子样品1000个,代表种子量8000吨,检验种子田10万亩次。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服务手段,配备专职人员收集好区内外产业发展信息,定时发布种子价格、生产状态、市场供求、库存数量及相关产业政策法规信息。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提升,支持企业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指导落实技术规程,鼓励基地农户,积极发展种子生产专业合作社,落实技术规程,提高种子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多年来,通过不懈努力我州种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以棉花种子为例,2011年平均发芽率为80%,2016年达到了90.1%,提高了10.1个百分点。

  五、扩大种子品牌市场规模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以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扩大产业影响力,增强品牌市场效应。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交易会等活动,通过展示平台,加大推介自主品牌种子。组织召开品种现场观摩会,扩大品种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本地种子企业走出去,与内地商家签定生产订单。利用各种交流机会和展销平台,加大对优势条件宣传力度,吸引区内外种子企业来博合作发展制种产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疆及内地种子销售网络,拓宽了市场销售规模,提高了品种市场占有率。

  六、种子救灾储备与促进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近年来,低温、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天气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增产、增收。为进一步应对自然灾害发生,恢复农业生产自救能力,2013-2016年博州积极争取了自治区农业种子救灾储备项目建设,累计储备救灾种子800吨,其中早熟棉花种子400吨,复播、早熟玉米种子200吨,优质、高产小麦种子200吨,确保了灾后用种保质保量供应。及时对2013年大风、2014年冰雹、2016年冰雹受灾地区补种、重播、改种提供救灾种子,把农户受灾经济损失降低,切实发挥救灾种子应有作用。经补种、重播棉花单产250公斤左右,亩产值2150元,亩利润800元。玉米单产800公斤,亩产值1360元,亩利润650元。改播春小麦单产400公斤,亩产值880元,亩利润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