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0部“去极端化”优秀小品深入人心

20.11.2015  10:17

小品《哥俩好》演出现场。

  “你再往侧面斜一点,方便观众从正面看见我们的表情。”11月18日,在新疆电视台600平方米演播大厅后台,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小品《哥俩好》中的两名演员正在抓紧时间彩排。

  当天,为期2天的自治区“去极端化”优秀小品展演展播活动圆满结束录制,共收录了新疆艺术剧院歌剧团创排的《极端主义不是信仰》、《爸爸让我上学吧》、《商量》,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话剧团创排的《阿依努尔的婚礼》、《一个宣讲员的故事》,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创排的《恶有恶报》、《天堂在哪里》,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剧团创排的《》、《哥俩好》,喀什地区歌舞剧团创排的《逃犯》等10部“去极端化”题材的小品。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阿里木江·阿培孜介绍,此次参演的小品都是从各区县上报的优秀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参演演员也都是观众非常熟悉的表演艺术家。每部作品都经过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化厅专门组织的各方面专家的评审与指导,其中,部分作品修改的次数达10余次。

  来自和田地区策勒县文工团的干部麦麦提艾力·芒力科参与了小品《天堂在哪里》的创作、排演。在他看来,小品里的激烈冲突都是生活真实事件的演变,不同的是经过娱乐化方式的演变,小品这样全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更能深入人心。

  “我从事文艺工作6年了,经常去基层为当地群众组织各种‘去极端化’的文体活动。单纯的说教与小品嬉笑怒骂间说尽人生百态的方式没法比,我们就收集身边的真实故事,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在舞台上演绎出来,就是希望指导人们区分好坏,明辨是非,远离宗教极端思想的毒害。”麦麦提艾力说。

  当天,这10部优秀小品获得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颁发的“自治区‘去极端化’优秀小品展演展播活动十佳作品”的奖牌。随后,经过剪辑整理的成片将于11月27日至29日在新疆电视台二套、五套、九套等频道与各族观众见面,后期还将下地州、进乡村进行展演,并制作成光盘免费发放到基层,让更多基层群众从中受益。

  【 继续阅读】

  小品取材于生活 引导人们正本清源

  自来水不是清真的,生了病不能去医院医治……这都是极端腐朽的错误思想。从假阿訇到受极端化思想影响的家人、朋友,此次的10部优秀小品取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活,它们也同时警醒了各族群众,引导人们正本清源、明辨是非。

  “我们有时会听说有人传播着很可笑的流言,自来水居然都被拿来做文章,难道喝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水就会更健康吗?”11月18日,和田地区新玉歌舞团创排的小品《恶有恶报》的编剧、来自皮山县文工团的买买提明·吐乎提愤慨地说。流言传播的路径上,假阿訇是关键性的一环,2年前听说了类似的故事之后,买买提明利用这次机会,花了3个月创作出《恶有恶报》,将这个情节编排进小品中。

  《恶有恶报》讲述一个普通的农村父亲,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在假阿訇极力鼓吹他将儿子送到极端化的“吉哈德”时,巧妙应对报警并最终擒获假阿訇的故事。“从去年开始举办‘去极端化’小品大赛,从农民小品到专业小品,都得到了基层群众的喜爱。《恶有恶报》在基层试演的时候,反响也非常好。”买买提明介绍道,创作完成的每一部小品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改编,由此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接受和由衷认同,不仅收到了很好的反响,还经常有人跟他说,这些小品对他们的思想起到了唤醒作用。

  近年来,艺术家们的创作风格也随着观众群体变化、审美需求变化发生着改变。“有时候,我们对一个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劝说到口干舌燥,人家还嫌我们烦,也未必能听进去。但演员凭借一部小品或一部电视剧,就能让大家喜欢看喜欢听。”阿克苏地区塔里木歌舞团创排小品《哥俩好》的演员茹克雅·艾比布拉说。

  《哥俩好》中,茹克雅饰演角色的丈夫被有宗教极端思想的朋友影响变得极端狭隘,不许女儿上学,强制妻子穿戴蒙面罩袍,破坏了美满的家庭,毁掉了自己和家人、兄弟的感情。最终,他在亲人们的感化下迷途知返。

  “我们不单是排演一部小品给人们看,更想让他们意识到宗教极端思想的可怕。”茹克雅认真地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也是在用文艺的方式对这种现象进行鞭笞,我希望能让受宗教极端思想压迫的女性萌发自我保护的意识,勇敢地站出来自卫、反抗。以后,我还会准备更多能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