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部作品争“茅盾文学奖” 新疆共入围6部

20.05.2015  13:28

哈萨克青年作家艾多斯·阿曼泰

新疆作协副主席阿拉提·阿斯木

维吾尔女作家帕蒂古丽

木垒县本土作家李健

    作为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每四年评奖一次的茅盾文学奖历来竞争激烈,备受文坛内外及广大文学读者关注。5月15日,中国作协官网“中国作家网”对外公布“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共有252部作品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所规定的参评条件入围本届茅盾文学奖。在公布的名单上可以发现,在252部参评作品中,来自新疆的作家或者在新疆出版及以新疆为描写主题的作品共有6部入围。他们将与知名作家包括王蒙、贾平凹、王安忆、严歌苓、苏童、格非等一起参评。

    王安忆、贾平凹再次来角逐

    在入围名单上,名家众多。其中已经获得过一次茅奖的贾平凹和王安忆,都再次角逐。(贾平凹《秦腔》曾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长恨歌》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其中贾平凹还有两部作品入围(《古炉》《老生》)。此次王安忆再次冲击茅奖的作品是《天香》。

    而与影视渊源较深的女作家严歌苓也有两部作品入围:《陆犯焉识》《妈阁是座城》。此外,王蒙《这边风景》、格非《江南三部曲》、王跃文《爱历元年》、苏童《黄雀记》、刘心武《飘窗》、韩少功《日夜书》、叶兆言《驰向黑夜的女人》,以及在过去一年备受文坛格外关注、口碑甚高、获奖无数,并且影视改编权被导演王家卫抢购的金宇澄的《繁花》也赫然在列。

    此外,徐则臣、路内、鲁敏、笛安等70后、80后青年作家也有作品入围,也成为本届茅奖入围的亮点。其中,1978年出生的作家徐则臣凭借《耶路撒冷》在去年底和今年初的多个文学奖上有斩获,如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年度小说家,这部作品也成为去年最受关注的内地长篇小说。而1983年出生的青年作家笛安,打破青春文学和传统文学壁垒,在去年推出了她的首部历史背景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评论家何平在发表于《小说月报》上的万言长篇评论中称:“读《南方有令秧》能够看出笛安有一种可贵的对古典中国所谓反叛边缘另类文人的批判和反思――是一部幽暗世界摸索的心史。‘令秧’一角色让人想起张爱玲的《金锁记》。

    新疆作家或新疆出版及写新疆的作品入围参评

    在公布的名单上可以发现,在252部参评作品中,来自新疆作家或者在新疆出版的及以新疆为描写主题的共有6部作品入围。

    来自新疆作协推荐的三部作品:阿拉提·阿斯木的《时间悄悄的嘴脸》(人民文学出版社版2013年9月版)、李健的《木垒河》(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版)、鞠利的《援疆兄弟》(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3月版)榜上有名。

    对当代新疆文学来说,作家阿拉提·阿斯木无疑是最具现代意味的作家之一。他的思维方式、写作手法、叙事手段、文本结构,都走在了前面。在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中,阿斯木用诗歌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宽恕的故事:玉王涉嫌故意杀人,逃亡上海,做换脸手术后改名换姓重返新疆玉世界江湖。往昔的亲人、友人、情人和仇人,都显露出他们真实的嘴脸,玉王也终于看清了金钱和时间的嘴脸。他重振旗鼓,干净利落了结昔日与世界的江湖恩怨。由此,玉王重生。

    而李健的《木垒河》是一部深情书写民国新疆往事的史诗之作,以木垒河县城由小见大,再现了民国时期新疆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风云变幻。茅奖作家陈忠实这样评价《木垒河》:阅读《木垒河》,我产生了一种久违了的愉悦感,那节奏明快、优美畅达的语言,浓郁醇厚、豪放质朴的西北风情,真实细腻的细节和跌宕起伏的情节足以让人流连忘返,喜之不禁。

    鞠利的《援疆兄弟》以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塔里木地区建设为背景,以援疆干部的援疆经历为主线,讲述了2008年赴疆的一批援疆干部从对新疆所知不多,到逐渐了解、热爱新疆,并在思想、情感上与当地人民融为一体的心路历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分别推选了新疆兵团作家杨眉《兵团儿女》、哈萨克青年作家艾多斯·阿曼泰的《艾多斯·舒立凡》和维吾尔女作家帕蒂古丽的《百年血脉》。

    1989年出生的艾多斯·阿曼泰凭借《艾多斯·舒立凡》入围本届茅奖,格外引人注目。《艾多斯·舒立凡》是为数不多的一部哈萨克族作家直接用汉语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由50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间又相互关联交错,层层推进,用一种很现代的创作手法,来表现当代哈萨克族青年的精神生活。艾多斯·阿曼泰在北京长大,父亲曾在民族出版社工作,姑姑是知名导演嘉娜·沙哈提。他从小爱看朦胧诗,“主要是北岛和顾城,我爸经历过那个潮流但他都不看。”从13岁开始,艾多斯在日记本里模仿诗歌写作,17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最完整的碎》(中国电影出版社),之后一系列诗歌作品以及翻译作品陆续刊登在《青年文学》《民族文学》《西部》《诗歌月刊》等刊物上。

    新疆出生长大的帕蒂古丽目前定居浙江余姚,她在《百年血脉》中用半自传的形式描写了家族五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西部的百年兴衰,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宗教神话与民间传说等神秘元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难以言表的世界。

    新疆兵团作家杨眉的《兵团儿女》,再现“八千湘女上天山”的情感历程,令人怦然心动。新疆汉语方言和诗体叙事架构,行文流畅,智慧,好看。西部独特的风物、习俗带给读者畅快的阅读体验,好故事也就娓娓道来。

    不超10部入终评不超5部获奖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今年3月下旬,中国作协官网发布了最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对本届评奖程序、规则等进行了说明。本届评选基本沿用了上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的程序和规则,比如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的构成仍由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组成,以个人身份参与评奖。评奖沿用实名制投票,只能由单位提出作品参评申请,而不接受个人申报;参评作品必须在13万字以上。

    不过,《条例》还是透露出本届评选在评奖程序上的一些细部调整。上届茅盾文学奖规定,提名作品不超过20部,但本届这一数量减半,《条例》规定,评奖委员会选出的提名作品不能超过10部。而最终的获奖者则没有变化,仍然是将有不超过5部作品获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须体现长篇小说体裁特征,版面字数13万字以上,于评奖年限内在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成书出版。

    (本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