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新疆荣获七项大奖

24.09.2014  13:16
    编者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倡导设立的最具权威性和导向性的国家级综合大奖,经过20余年的实践,社会影响日益深远,已成为检验全国各省区市文艺创作实力和水准的最高平台。9月13日,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新疆选送的电影《真爱》、电视剧《阿娜尔罕》、歌舞剧《情暖天山》、电视纪录片《走进和田》、广播剧《马兰谣》、图书《援疆干部》荣获优秀作品奖。同时,新疆党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

    本届新疆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获奖作品,努力体现了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达到了较好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更是弘扬先进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打造时代精品、引领审美风尚的重要载体。

    亚心网讯(记者李金霞报道)近日,从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传来喜讯:新疆有6部作品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同时,新疆党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新疆获奖作品数量位列第十一位;在5个新疆和西北五省区中,新疆获奖数量排名第一;在西部12省区市中,新疆获奖数量排名第二,仅次于云南,取得了新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殊荣,新疆能够在百花齐放的全国艺坛中取得佳绩,凸显出新疆文艺创作的累累硕果。

    新疆获奖作品在西北五省区排名第一

    在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新疆文艺作品可谓收获颇丰,荣获优秀作品奖的作品分别是:电影《真爱》、电视剧《阿娜尔罕》、歌舞剧《情暖天山》、电视纪录片《走进和田》、广播剧《马兰谣》、图书《援疆干部》。这些作品中既有革命历史题材,又有现实改革题材;既有模范人物,又有普通百姓,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艺术创作在题材选择上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且这些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达到了较好的统一,具有鲜明的新疆特色。本届“五个一工程”评选的是近两年首次播映、上演、出版的文艺作品,分为戏剧、电影(包括动画电影)、电视剧(包括电视动画片)、广播剧、歌曲、文艺类图书(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6个门类。新疆选送的这6部获奖作品是从全国186部获奖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的。与以往相比,新疆获得本届“五个一工程”奖的6部作品题材多样,生活气息浓郁,洋溢着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集中展现出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文艺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展示出新疆近年来文艺创作生产的阶段性成果,是新疆党委大力实施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取得文艺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新疆文艺工作者、新疆优秀文艺作品和新疆文化形象在全国最高文艺平台的一次全面检阅、发声和精彩亮相。

    获奖作品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6部赢得“满堂红”的作品,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讴歌了新时期、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取得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面貌、新成就,不仅思想积极、鲜明,而且在艺术把握上响当当、站得住,是一批市场反响好、群众口碑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兼备的作品。电视剧《阿娜尔罕》在审美追求上,探索史诗品格与抒情格调的有机结合。叙事上,用写实的手法陈述事件,用写意的笔触抒发情感,做到写实与写意相辅相成。影像上,对画面的构图和用光追求电影感,达到凝重而大气的油画质感,以体现史诗般效果。运动镜头讲究沉稳和内涵,着重刻画人物的个性色彩与内在心理。美术上,全剧以冷郁色调为叙事主调,叙事场景尽可能还原历史氛围,凸显出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格、厚重的文化价值。《情暖天山》整台剧目构思独特,通俗易懂,电影中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穿越时空,在技法上采用高科技投影技术、旋转舞台、动态画面,以此表现戏剧的冲突。在舞美设计上,充分体现多姿多彩的大美新疆,把舞台延伸得很宽广,用新疆的地毯打底,地毯翘起一角“变形”成新疆的天山,加上周围的白杨树,这些都是新疆各族群众日常生活的元素,音乐和服饰也是新疆各民族的,鲜活地展现出阿尼帕妈妈的大爱之“”。

    电影《真爱》全片为真实再现和情感抒发、写实与散文诗化写意相结合的叙事风格,影片的背景是以新疆青河县秋、冬两季自然风光为依托,特定地域所展现出的纯净、辽阔与悠远,给人的视觉造成一种强烈而宁静的冲击,带来一种田园牧歌般的视觉空间感受。

    图书《援疆干部》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同样极具特点,作品中海滨浪潮与天山风情融汇映衬,新疆各民族的灿烂文化与东南沿海特色文化的光彩交相辉映。

    广播剧《马兰谣》剧本创作角度颇具创新,大量运用了闪回手法,大气诗意的语言充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崇高境界和赤子情怀。

    电视纪录片《走进和田》“立体影像”技术的植入,让这部作品更具前瞻性。

    好机制保障优秀作品的诞生

    近年来,新疆文艺战线相继建立重点作家签约制度、重点文学作品稿费奖励制度、艺术精品扶持资金制度、重大文艺作品立项专家评审制度、重点影视剧作品规划扶持制度等机制,规范了文艺创作流程,为优秀文艺作品的产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新疆通过坚持不懈地抓文艺作品的原创,练好文艺生产的“内功”,不仅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疆特点、全国一流水准的文艺精品佳作,更是通过文化名家和“四个一批”人才,新疆文艺人才定向培养及培训计划、“千人培训”等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青年骨干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文化创新团队的培养力度,吹响了文化人才的“集结号”,锻炼和培养了一支老、中、青结合,布局基本合理的本土文艺人才队伍,逐渐形成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格局。

    丰厚资源为优秀作品涌出奠定基础

    新疆是古代四大文明的荟萃地,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各民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绿洲文化、草原文化、昆仑文化融为一体、相得益彰。长期以来,新疆始终按照以“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的创作理念,一手把脉“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艺创作要求,一手建立起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有效机制,积极践行和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充分运用文艺作品的形式来表现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挖掘并发扬这些先进典型人物体现的最美“新疆精神”,运用新疆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营造的新疆道德高地的丰厚资源,讴歌各族人民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对于激励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共同建设美好新疆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新疆相继推出电影《大河》、《生死罗布泊》、《真爱》,电视剧《雪浴昆仑》、《阿娜尔罕》、《少年阿凡提》,舞台剧《你好,阿凡提》、《大巴扎》、《情暖天山》等一批富有新疆文化元素的优秀作品,影响广泛、反响强烈、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