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法国留学期间打工铸铁 曾不止一次受伤

03.09.2014  14:36



  鲜于浩: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交大人文学院院长、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现担任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长期研究四川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



1924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巴黎合影。前排左四为周恩来,后排右三为邓小平。(翻拍)

讲述者:鲜于浩从1920年10月19日—1926年1月7日,这是邓小平的5年法兰西岁月。在法国期间,邓小平的名字叫邓希贤。名字后面是相应的数字编号。这些数字背后,就是邓小平从学校辗转各工厂的证明。在1989年到1990年,还是年轻学者的鲜于浩在法国做访问学者,其间他在法国外交部的档案馆里找到三份邓小平的留法档案。1996年,已是资深研究四川青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的鲜于浩教授,作为一部纪录片的顾问,再赴法国。这一次,他首次确认了邓小平在施奈德工厂的工卡,并把邓小平留法期间的住址,能找到的几乎都找到了。

发现

◎工种档案

1989年到1990 年,鲜于浩在法国做访问学者期间,在法国外交部档案馆的档案中发现了邓小平的“志愿”档案,鲜于浩说,邓小平当时名字为邓希贤,他选的工种是“铸铁”。

◎确认工卡

迫于生计,邓小平于1921年4月2日,来到了位于克鲁梭的施奈德钢铁厂,当了一名轧钢工。鲜于浩说,是我首先确认了邓小平的工卡。工卡上显示,工作能力:很好;工作表现:好;日薪金:6法郎60生丁;评语:志愿来厂工作。

◎三处住址

鲜于浩说,我们发现在巴黎比杨古特拉维夫街,邓小平曾在这条街上有三处住址,这说明当时的形势是很严峻的,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的危险性,在一条街上就有三处住址,说明需要随时进行转移。

除了发现邓小平在法国的档案,鲜于浩一家与邓小平,还有一碗红油水饺的缘分。

鲜于浩说,在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邓小平和夫人卓琳一起来到岳母的苍蝇馆子,点了碗红油水饺。

肯定是因为味道好,才安排邓小平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