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中国梦:让梦想在边疆落地生根
“身高一米八,壮志酬天涯;而今继愚公,一心报国家。”这是我高二时写的一首诗《自画像》。到边疆建功立业,是我从小的梦想。回首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尤其是从内地到新疆的近十年,越是关键时刻,我越是怀揣梦想坚定不移,不曾有过一点退缩。
2005年7月,我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乘着火车西出阳关,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艾买提·热合曼是我到新疆后认识的第一个少数民族朋友,他性格爽朗,与我无话不谈,使我快速融入当地生活。每逢节假日,艾买提·热合曼就邀请我到他家中做客。在那里,我第一次吃到了馕、馓子等具有浓郁维吾尔族风味的食品,并结识了许多维吾尔族朋友。他们性格直爽,爱说爱笑,考虑到我不会维吾尔语,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都尽量说汉语,有人汉语不太好,旁边的人就会热心地帮我翻译。
常听人说新疆不少地区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来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对新疆的想象是多么贫乏,更充分领教了新疆风沙的“厉害”。2006年秋天,我与团场几名职工在戈壁深处一条公路边的值班点值班,一待就是一个月。一天晚上,我正在帐篷里蒙头大睡,突然被一阵冷风吹醒。手一扯被子,摸到了厚厚一层沙子。我急忙打开手电,只见帐篷被风吹得撕裂了几道口子,固定帐篷的钢筋随着帐篷一起一伏,随时都有可能被连根拔起。大风裹挟着豆子般大小的沙砾打得人脸生疼,几乎睁不开眼睛。因为离场部还有几十公里,路也不太好走,这样的天气开车回去路上很容易出事。情急之下,我们只能钻进面包车避风。第二天一早风停了,四处搜寻,发现帐篷竟然被吹到了百米外的一个洼地里。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在新疆志愿服务两年,我常常思考服务期结束后的去向问题。新疆资源丰富,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维护。我决定加入公安队伍,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另一方面也离我的梦想更近了一步。
经过一年准备,2008年10月,我顺利通过兵团公务员考试,成为十三师公安局一名基层民警。很快,繁忙和劳碌成了生活的常态。所幸经过两年的磨砺,我对公安工作的繁重和辛苦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009年7月,乌鲁木齐发生了令人震惊的“7·5”事件,暴徒令人发指的恶劣行径,激起了新疆各族群众的义愤。为了营造更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和同事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保障工作中,虽然任务紧,压力大,休息时间不规律,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 不少同志还带病坚持工作。他们忘我的奋斗精神,深深感染着我。正如一位老警察所说,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有时靠的就是信念,直面困难的坚守才最难能可贵。
类似的考验仍在不断降临,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依然任重道远。在艰苦斗争的背后,我看到了各民族间真正的团结,也体会到了新疆公安工作的复杂和艰巨。但我始终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总有些东西需要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梦想落地生根的最适宜土壤。
(作者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公安局政治处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