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500余所"农牧民夜校"为各族群众打开就业"通道"

27.12.2016  05:06

  连日来,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吉迭勒村的“农牧民夜校”灯火通明,包村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端坐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听课、认认真真记录,虽已近深夜,但没有一个打哈欠的。

  去年,村民叶尔波拉提·马汗通过参加“农牧民夜校”学会了汽车修理,靠着这门技术,他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打工收入。今天,他再次来到“农牧民夜校”,并参加了电焊技术培训。“过去,一到冬天就闲得发慌,自从有了‘农牧民夜校’,生活过得充实多了,多掌握一门技术,就多一条致富路子!”叶尔波拉提·马汗说。

  据统计,像叶尔波拉提·马汗这样在冬闲时节为自己“充电”的农牧民占到“夜校”学员总数的95%,而阿勒泰地区每年因参加“夜校”学到实用技术被大中小企业招录的农牧民就达3500至4000人,他们有的做修理工、电焊工、建筑工,有的当上了老板、跑起了运输,实现劳务创收1.2亿元,年人均增收3.6万元。“农牧民夜校”成了农牧民就业创收的快捷“通道”。

  今年,阿勒泰地区根据自治区《关于在全疆行政村开办“农牧民夜校”的通知》精神,在525个行政村和24个农牧分场开办了“农牧民夜校”,让广大农牧民走出家门、走进校门,共享“夜校”带来的精神食粮,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收能力。

  “培训是手段,就业是目的。开办‘农牧民夜校’的目的是让每一名经过培训的学员都能靠技术实现就业。”阿勒泰地委组织部基层办副主任王文智如是说。

  为了让“农牧民夜校”名归实处,“夜校”以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村级教学点等场地为主,结合阿勒泰地区行政村点多线长面广、村民居住相对分散的地域特点,在村民小组活动室、党员中心户文化大院、霍斯工作站等固定场所建立“夜校”教学点,确保每个“夜校”都有一个不少于80平方米的教学场地、一套视频课件收视系统、一套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的教学用具、一批开展文体活动必需的设施装备。另外,建立“农牧民夜校”师资库,从各类乡土人才、村第一书记、农技人员、致富能人中选出3800余名理论水平高、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担任老师,通过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将课堂设在田间地头、种植养殖基地,让每位农牧民都学有所得、学用相长。

  阿勒泰市拉斯特乡诺改特村村民古丽平时喜欢刺绣,但一直是自娱自乐。一次,她参加了“夜校”开展的“民间手工艺展”活动,不承想,她的刺绣作品非常受欢迎,有幅A4纸大小的作品还卖了300元钱。她高兴地说:“‘夜校’开阔了我的眼界,坚定了我创业的信心。”

  阿勒泰地区人才培训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过去,企业招工都会跑到我们这来登记,之后就是等待务工者电话咨询、上门求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自从开办了‘农牧民夜校’后,企业就地就能找到各类实用技术工,既省时又省心。

  截至目前,阿勒泰地区“农牧民夜校”已举办建筑、汽车维修、林果种植、烹饪和家畜饲养等实用技术培训600余次,已有24000名农牧民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