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三冬”,我们准备好了

19.09.2015  09:28

  

18日上午,在新疆冰上体育中心,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

  

          镜片也遮不住邢文琦眼睛里的红血丝。头天夜里,接到“场馆内出现灯光闪烁”的反映,国家电网乌鲁木齐县供电公司副经理邢文琦和工人们抢修到凌晨5点。实际上,从12日开始,邢文琦和他的20多人团队,为保障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顺利进行,已好几宿没有合眼了。一旦供电出现问题,冰壶馆可就要变“游泳馆”了。
          18日,全国花样滑冰大奖赛进入第二天的角逐。早上是训练时间,花样滑冰青年组的选手们已在场馆里加紧备战。头顶柔和的灯光照在光洁的冰面上,给选手们营造了清晰的视觉效果和舒适的“脚感”。保障这“一冰一灯”的,就是邢文琦和他的“影子护卫”。
          “我们设置了三条10千伏的专用电缆线路及两个变电站,两回路双电源供电,全力保障场馆供电。除了馆内四名工人,还有20多个人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24小时值守,每天巡视线路。“冰场的冰面全靠电力制冷,丝毫不能出问题。”邢文琦说。
          对于冬运场馆来说,供水也是头等大事。乌鲁木齐县供排水公司总经理刘博介绍,为保障冰场浇冰用水及运动员村和新闻中心供水,他们修建了一条7.8公里长的供水专线,并扩容了水西沟自来水厂。
          “冬运场馆的蓄水池容积是4000立方米,截至目前,我们监测到,整个场馆一天用水量的峰值为2000立方米。我们的供水保障小组和抢修队伍保障蓄水池的水随时都是满的。”刘博说。
          举办一场国家级赛事,垃圾清运是后勤保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道路清洁是我们的脸面啊,要是外面的客人来了一看,到处脏兮兮的,那就太打脸了。”乌鲁木齐县市容卫生管理站站长陈建东说,他们目前建成三座小型垃圾运转站,还有一座正在建设中,每个站每日处理垃圾能力可达150吨,完全可以应对将要到来的冬运会。
          新疆首次举办全国性冰雪赛事,对于场馆所在地乌鲁木齐县来说,既承担了保障压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乌鲁木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袁建华表示,良好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适宜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冰雪资源,是该县取得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举办权的关键。目前第十三届冬运会主场馆基础设施及场馆周围天然气、热力管网、供排水设施都已铺设完毕,“十三冬,我们准备好了。
          □揭秘
          赛场冰面如何制造?
          自新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建成的那天起,王培轩就在这里驾驶着价值不菲的浇冰车工作。
          王培轩告诉记者,室内花样滑冰比赛场地是水泥地,水泥地下面是一排排制冰机,制冰机产生的低温使得冰场的水冻结成冰。而根据比赛项目的不同,对冰面硬度要求也不同。本次比赛的花样滑冰场地冰面的厚度为五厘米,场地里的温度基本保持在-4.5℃左右。花样滑冰项目通常都有跳跃动作,落地时会在冰面产生较深的划痕,因此冰面的软硬度要适中,这样也能保障运动员的安全。
          浇冰时必须用45℃的温水,这样可以让冰表层融化,在融化的过程中热水变凉,冰面迅速凝结的同时会变得光滑和平整。如果用冰水的话,新的冰面会比热水浇出的冰面脆,不利于比赛。
          “这台浇冰车具有铲(刮)平、收集、浇水、抹平等功能。一般情况下每小时需浇一次冰,每次浇冰的时间约十五分钟。”王培轩说,浇冰时要把握好方向、控制车速,让机器中的水均匀铺到冰面上。
            图为18日上午,在运动员训练间隙,浇冰车维护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