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五彩霓裳炫云天

27.08.2015  16:35

    6月24日,来自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和田地区和田市、洛浦县、于田县的五位“艾德莱斯女神”来到上海外滩进行了绚丽的艾德莱斯服装外拍活动,惊艳上海滩。

    新疆日报讯(记者刘东莱报道)在中国,能像新疆这样容纳如此多色彩的地方,并不多。它们流转在周而复始的四季里,又闪耀在当地每一个民族的服饰上。60年来,尤其是2010年新疆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四大文明交汇之地的新疆,由纺织工艺、民族文化相和而生的“”的艺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交相辉映,各族人民的生活色彩日益绚烂,五彩霓裳,炫耀云天。

     艾德莱斯进入寻常百姓家

    莎车县城一座精巧的小院子里,21岁的布佐热姆古丽·努尔买买提正盯着一座染缸,目不转睛。父亲努尔买买提·托合提用一根棍子挑着一方丝绸,在染缸中不断起落。女儿已经学艺8年,但尚未出师,艾德莱斯绸的制作需要人投入一生精力去揣摩,原因在于它一半交付人力,另有一半则需要天时。

    努尔买买提使用的是古老的扎经染色法,这套方法在绿洲上已经延续了不知多少年。先按图案要求,在经纱上加以布局、配色、扎结,然后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渗润,自然形成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艾德莱斯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

    绵绵丝路,商旅往来、文化荟萃,自古便是时尚之地。天山南北墓葬群中出土的无数古代服饰,从西周时期的披锦,到汉晋时期锦帛素棉的开衩衣,再到隋唐时期飘逸华美的锦绣华服,无一不引领着那个时代的服饰潮流。一条魏晋时期灯笼裤上用的百褶裁艺,如今依然是时装领域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约在公元二世纪末,昆仑山北麓就已出现蚕桑业,迄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新疆的丝绸在唐代以后被统称为“胡锦”,它们轻若行云,薄如蝉翼,艳若虹霓,从古到今,凝聚了无数女子的目光。但在历史的长河中,艾德莱斯绸只属于达官贵人,这种绚烂的丝绸制作极其费工,即便是最熟练的织手,一天所织长度也不过3米左右。

    “我家世代做艾德莱斯(绸),但我爷爷辈再往上,只能做,不能穿,太贵了,做出来一件,就想着能快点卖掉,好赚点钱生活。”依克木江说这话的时候,布佐热姆古丽抿嘴笑着从柜台前走过,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鲜艳的连衣裙上,艾德莱斯的花纹反射出柔和的暖光。

    如今在新疆,这种绚烂的丝绸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每一位维吾尔族姑娘至少都会有一套用艾德莱斯绸制作的服饰。夏季行走在叶尔羌河流域、伊犁河谷、乌鲁木齐二道桥,有维吾尔族姑娘的地方,便会有一个个身披艾德莱斯绸的身影,流光溢彩,顾盼神飞。

    如同木卡姆艺术的传承发展一样,艾德莱斯绸传统技艺的延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在支持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诸多政策中,就有专门的资金是重点扶持南疆地区民族服装、地毯、刺绣等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无数如依克木江、努尔买买提这样的民间技艺传承者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守和前行。“有一段时间我很紧张,觉得艾德莱斯绸的老工艺可能传不下去了,但现在看着,前面的路越来越宽。”努尔买买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