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青河哈萨克族老人戍边40载嘱其子接力护边

02.02.2015  20:17

在官兵们的见证下,哈斯曼将戍边的接力棒传递给儿子库尔肯别克

  新华网消息:新春前夕,中蒙边境110界碑前。60岁的哈萨克族护边员哈斯曼将陪伴自己近40载的望远镜,移交给了31岁的儿子库尔肯别克——从这天起,子将承父业。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蒙边境阿勒泰方向管控设施落后。为防范人畜频繁越界,青河县人武部要成立一个由10人组成的哈萨克族民兵排,担任护边员。听闻消息后,血气方刚的哈斯曼积极报名参加。21岁那年,他如愿以偿。

  从当护边员起,哈斯曼每天都和伙伴们风雨无阻地扛着钢枪,跨着战马,警惕地注视着20余公里国境线上的任何风吹草动。这种扛枪戍边的日子,一直坚持了20年时间。

  后来,人畜越界量大幅下降。虽然,无需每天往返40公里的山路巡查边境。但为了方便巡逻,哈斯曼携妻带子,将家搬到了距离中蒙边境110号界碑800米的边境线上。

  40载护边戍防的日子,哈斯曼一家吃尽了苦头。一次,哈斯曼骑马从后山巡逻归来时,恰巧赶上变天。一时,狂风暴雪扑面而来,气温骤降。当时,哈斯曼感到身体有点僵,因怕被冻死,就赶紧跳下马背,牵着马一路前行。

  不料,天过寒,走了不到两公里,双腿就已冻得失去知觉,再上马时,竟连马蹬也踏不上去。哈斯曼将马牵到一个大石旁,借势趴在了马背上,紧紧地抠住马鞍。幸得老马识途,将早已冻僵的哈斯曼驮回了家。

  那晚,妻子当即宰杀了一头老羊,按哈萨克族古老的治疗冻伤方法,将羊肚和羊皮一层一层裹在了丈夫冻得黑紫肿胀的大腿上。整整一个晚上,哈斯曼双腿渐渐恢复了知觉。

  后来,医生告诉哈斯曼,若是没有妻子宰羊捂腿,他的一双大腿将将会被齐根截肢。

  2008年刚开春,哈斯曼骑马巡逻时,途经一处光溜地面,马不慎滑倒在地,一下子将整个身体全部压在了哈斯曼的上半身。

  “咔嗒”一声,当即就将哈斯曼的肩胛骨给压断了。那天,连续剧痛,让这个坚强的汉子忍不住地掉下泪来。由于只顾得肩胛骨的诊疗,没想到,左臂肘当时也被摔骨裂。等哈斯曼感到左臂肘的疼痛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期。至今,他的左肘只能呈半弯曲,左拳无法够及到脸部。

  一次,在哈斯曼赶着越界的马群从深山里返回时,心脏病复发。深山里,信号断失,与家人无法联系。绝望的他,只得蹲在一个石砌的羊圈里。那晚,幸亏家人发动全族人分头寻找。终于,凌晨3时,在一个四处漏风的羊圈里找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哈斯曼。

  哈斯曼的家,也是一座流动的哨所和驿站,随时为官兵们提供执勤各种方便。

  一次,哈斯曼在116号界碑附近边放牧边侦察时,突降暴雪。他从望远镜中看到3名官兵迷路原地打转。就赶紧驱马上前营救,将他们带回临时宿营地,并给官兵煮了一锅肉御寒。

  第二天,害怕官兵再次迷路掉到雪窝子,哈斯曼一直将战士们护送到了大路上。

  常年的戍边巡逻,让哈斯曼患上了严重的关节风湿病。一旦变天,他的关节就疼痛难忍。妻子为此专门给他缝制了一双过膝的厚皮靴,让他一年四季穿着。

  “那时年轻,穿着薄衣服就敢钻到零下40度的深山里赶越界的牲畜。”在哈斯曼的记忆里,最多一年时,他曾创下了驱返蒙方180余头大畜出境的纪录。

  护边,也是危险重重。一次,哈斯曼和伙伴们巡逻时,突遭一伙不明身份人员的枪袭。伙伴胸部中枪,落马坠地,当即血流如柱。哈斯曼反应快,当即跳下马,躲在深草丛中,方才避过袭击。后来,在边防官兵的支援下,终于化险为夷。

  “只要今后还能上得了马,我就还会坚守在边境上。期盼我的儿子也能像我那样,忠诚守防,确保边境平安稳定。”哈斯曼多年的梦想,就是让儿子能够子承父业。就在库尔肯别克还是孩童时,哈斯曼就给他选了一匹小马驹,让他从小骑着马跟在父亲的后面一道巡逻,那时的库尔肯别克经常被冻得一路呜呜大哭。

  如今的库尔肯别克,对边防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底,他也像父亲哈斯曼当年那样,将家也扎在了边防线上。(贾启龙 崔建涛杨云龙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