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资源变身热经济——首府滑雪场变迁见证冬博十年

29.10.2015  14:26
          11月27日~29日,中国西部冰雪旅游节暨第十届中国新疆冬季旅游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冬博会)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即将开幕之际,让我们看看首府冰雪产业与冬博会的共同成长,见证它们如何变白雪为白银,化冷资源为热经济。
          冬博会力挺滑雪场发展
          第一家滑雪场、第一个上山用马拉的滑雪场,1997年,白云国际滑雪场在水西沟镇成立。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白云国际滑雪场董事长陈连生当初这个“吃螃蟹差点把牙硌坏”的第一人,依然在做滑雪场。
          “当初后悔死了,第一年赚了8000元,赔了5万元。”陈连生笑着说,那时候新疆人哪里知道滑雪是个啥。一小部分内地游客,尤其是广东游客的热捧,才让滑雪场坚持下来。
          陈连生说,最初几年靠骑马拉游客滑雪,他觉得不行,于是开始引入拖牵、魔毯等设备。
          2002年起,雪莲山、丝绸之路、维斯特等一大批滑雪场开始扎堆开业,滑雪场引领的冰雪产业初具规模。
          2006年第一届冬博会开幕,区、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并推广冰雪旅游,冰雪旅游业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那时滑雪才开始火起来,局面也就慢慢打开了。
          2011/2012雪季,第六届冬博会的举办为当年雪季起了个好头,白云国际滑雪场接待了三万多人,盈利比最初早已翻了数百倍。再到2014年,第九届冬博会后的这个雪季,接待人数已经达到了8万人左右。
          如今,随着冬博会的逐渐成长,白云国际滑雪场也在壮大发展,陆续追加的投资已经达到了一亿元。
          10月28日,记者看到白云滑雪场的雪具大厅正在进行扩建。陈连生说,今年不仅扩建了雪具服务大厅,还新增了一条360米长的高空滑索,一条魔毯及雪板、雪圈等滑雪设施。
          吸引更多游客来疆旅游
          白云滑雪场不远,就是全国三大滑雪场之一的丝绸之路滑雪度假区。
          丝绸之路国际度假区副总经理黄河正忙着2016年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简称十三冬)的准备工作,在他看来,2016年的“十三冬”,是新疆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的一个契机。
          “如果我们仅仅将其定义为一场赛事,那就狭隘了,也浪费了这次向世人展示新疆冰雪资源的绝好契机。”黄河说,这不是赛事,而是赛事经济。
          “赛事就那么几天,但赛事经济不同。”黄河说,咱们应该充分利用赛前预热,通过赛事拉动,吸引更多的国内乃至国外游客来新疆旅游。
          黄河认为,这是该运动会开办十二年来,首次从东北“移师”外地。这无疑提供了一个向全国游客乃至国外游客展示新疆冰雪资源的平台,让他们更加了解新疆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
          为了十三冬,丝绸之路滑雪度假区也是做足了准备,雪场的接待服务大厅正在改建中,面积比去年增加了,还新改建了十三冬运动员接待中心。
          在雪柜服务区,今年新增加了独立更衣室和淋浴间,让大家滑完雪可以有热水淋浴,洗去一身的寒意和汗水。
          同时,住宿条件也有提升,目前能容纳近300人住宿,每个房间都设置了独立宽带,为十三冬的接待提供完善的服务。
          黄河说,在雪道方面,作为全国冬运会比赛赛道的艾文道做了亮化处理,晚上看起来将非常醒目漂亮,欢乐谷雪道以前最窄处为8米,今年拓宽为25米。
          这些关于度假区和雪道的改造升级,都将在第十届冬博会上做完整的展示。
          冬博会让冰雪游深入人心
          冰雪产业从无到有和宣传是分不开的,而每年最集中的宣传平台莫过于冬博会。
          雪莲山高尔夫灯光滑雪场2002年12月开业,刚开始只是要建设高尔夫球场,但球场只能在夏天营业,因为担心员工流失,所以建设滑雪场解决员工冬季上班的问题。
          滑雪场经营几年后,新疆冰雪旅游就通过冬博会的宣传蓬勃发展起来,几千万元的投资在后来几年中很快收回。
          之后,滑雪场就不再是为了冬季留住员工的手段,夏天高尔夫球场与冬天滑雪场的良好经营势头,让他们提出了打造体育娱乐休闲产业的口号。这一切的发展,和冬博会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以前并没有冰雪旅游一说,是冬博会让这个名词深入人心。
          雪场相关负责人说,过去十年,雪莲山高尔夫灯光滑雪场参加了每一届冬博会,在最近几届冬博会上通过免费发放门票等方式,不仅起到了宣传冰雪旅游的效果,还能给滑雪场带来人气。
          这位负责人说,拿着免费门票的游客往往带着一家人来,带动了雪场旁边的酒店、温泉、餐饮一系列消费,效果非常不错。
          据了解,在第十届冬博会上,来自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以及中国10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的旅游管理机构、旅游协会、旅行社、旅游景区(点)、航空公司、旅游房车公司、宾馆酒店及农家乐、滑雪场、户外装备器材公司、旅游特色产品企业、旅游相关产业、新闻媒体及其他相关旅游企事业单位将参加本届冬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