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性保持微刺激取向

15.09.2014  12:09

[摘要]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出台了系列“微刺激”政策,实施定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的明显放缓逐步转向稳定态势。随着“微刺激”政策的精准发力和逐步显效,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缓中趋稳、稳中有进,处在合理运行区间。下半年,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预期调控目标可以实现。建议仍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性,保持微调的政策取向,加快出台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细则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坚持正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中经评论·北京) 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出台了系列“微刺激”政策,实施定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的明显放缓逐步转向稳定态势,特别是6月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整体向好。后几个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将继续高速增长,投资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超过经济增长,消费将基本稳定;出口环境有所改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00万人以上,可以实现预期调控目标。
  
  一、经济增长缓中趋稳,在合理增长区间内运行
  

  针对2014年经济继续下行的预判,我国从3月份开始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微刺激”政策,对部分银行定向降准,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统计口径以扩大信贷规模;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力度,加快财政支出速度;鼓励对铁路、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稳定对外贸易。开展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自查和督察工作。在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年初的明显放缓逐步转向缓中趋稳态势,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出口、就业、居民消费价格、能源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趋向平稳,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1.经济总量指标。从这一指标看,我国经济处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上半年,GDP增长7.4%,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7.5%,环比回升达到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6月份增长9.2%。消费基本稳定,出口逐月好转,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投资,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下行,稳定了投资需求。就业形势继续改善,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737万人,同比多增5万人;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307万人。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1-6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涨幅同比放缓0.1个百分点;综合反映价格总水平的GDP缩减指数上半年上涨0.9%。
  2.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投资关联度较高的采掘业、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增速放缓,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为12.4%,比规模以上工业的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网上零售额增长了48.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内需继续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上半年,内需对GDP的贡献是102.9%,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4%,拉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48.5%,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负的2.9%,负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缩小0.06。
  综上所述,价格总水平特别是工业品价格连续下跌表明,我国工业品的供给能力明显大于有效需求,实际经济增长速度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经济的放缓主要表现为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的回落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的下行,稳定了投资需求。综合分析就业、价格、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等指标看,我国经济仍然处在合理增长区间内,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不应对经济运行作出过于消极的解读和判断。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经济运行稳中有忧、稳中有险。
  1.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分化调整态势明显,一二线城市商品房量缩价滞,部分三四线城市量价齐跌,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6%,按照住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的商品房价格下降0.7%,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房地产投资逐月减慢,1-6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增长3%,房屋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16.4%,土地购置面积下降5.8%,房地产投资与开发意愿明显不足。房地产既关系建筑、钢铁、建材、家具家电等行业的发展,也关联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牵一发而动全局。既不同于2008年底受美国次贷危机冲击影响的调整,也不同于2012年初限购限贷行政调控影响的调整,此轮房地产变化,是市场自发调整的结果。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周期变动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期和价格下行期一般要持续4-5年时间,我国房地产的调整短期内难以完成。
  2.产能过剩仍比较严重。到今年6月,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已经连续28个月呈现下跌态势。自2013年10月份以来,企业产成品库存已连续8个月增加,表明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比较严重。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主要是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其骨干企业几乎均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规模较大,兼并重组和破产倒闭难度大。
  3.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偿债高峰压力。截至2013年6月底,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10.9万亿元债务中,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约2.4万亿元。与此同时,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国家又通过增加铁路、水利、环保设施、保障性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允许地方平台公司继续向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并保证不能违约,从而导致相当部分新增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影响了其他行业的资金供给。
  4.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由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等的资金需求旺盛、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分流了银行资金、部分信托等理财产品风险升水提高等原因,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住房按揭贷款和民营投资带来较大影响。
  这几个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传导加大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导致财政金融风险上升,并影响市场预期。
  
  三、宏观经济预测
  

  后几个月,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小,但在近期组合型微刺激政策逐步见效、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有利支持下,我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在2.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00万人以上,可以实现全年预期调控目标(见表1)。

表1: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实际值及预测值)
  1.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国家加大铁路等基础建设投资规模,推动棚户区改造项目深化落实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定向降准等措施对投资将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下放和取消部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等改革举措,将有助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但今年上半年,财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财政收入增长8.8%,而支出增长15.8%,累计财政结余资金比上年同期减少3400亿元;下半年,财政预算支出速度将有所放缓,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贡献会减慢。加大抑制和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会制约制造业投资增长。房地产市场降温,新开工面积大幅放缓以及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减少,将导致房地产投资继续减慢。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2%左右。
  2.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就业稳定、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夯实了消费基础。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同比名义增长12%,实际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6%,实际增长7.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0.8%,实际增长8.3%,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社保体制日益完善,缓解了居民谨慎心态,支持消费稳定增长。信息消费、休闲娱乐、养老服务、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拉动消费增长。但是,房地产市场分化以及投资放缓将会影响家电、家具及装修建材等商品消费;同时,严格公务消费、反对奢侈浪费政策将继续抑制餐饮娱乐等领域消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2.5%左右。
  3.外贸出口将温和回升。世界经济增长逐步改善,温和复苏有望延续。上半年,发达国家在极端气候、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干扰下仍保持了复苏韧性。美国在就业和房地产回暖驱动下有望加速复苏。欧洲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欧元区将延续复苏势头。日本将在国内消费和投资推动下继续温和复苏。新兴经济体在经历年初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的金融动荡后,经济形势趋于稳定。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4%,虽低于年初预期,但仍较去年加快0.3个百分点。美国持续缩减量化宽松规模导致美元坚挺,中国、印度等大宗商品需求增量的主要来源国经济增速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相对平稳,全球通胀压力有限。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恢复,全球贸易将缓慢回升。据OECD(经合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4.4%,增速比上年回升1.4个百分点。总的看,我国出口的国际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国家出台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后有所贬值也会刺激出口。但全球经济复苏程度有限,地缘政治风险增强,国际市场争夺激烈、各类贸易保护层出不穷,同期基数偏高等因素也可能给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带来变数。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长7.5%左右,进口增长5.5%左右,全年出口增长4.3%左右,进口增长3.5%左右。
  4.价格水平依然呈分化走势。居民消费物价将保持温和上涨走势。今年以来,全国没有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与疫情等突发事件,夏粮丰收,加上国内粮价已经处于全球价格较高水平,因而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将保持平稳;在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房租稳中有跌,居住类价格起伏不大;随着工资稳步提高,服务业价格会稳步上涨。预计下半年居民消费者价格将上涨2.5%左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小幅波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轻,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仍将抑制工业产成品价格上升,但下半年翘尾因素由负转正,工业品价格降幅有望逐步收窄,预计全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将下降1.2%左右。房地产市场延续调整态势,商品房价格将有所回落。
  5.经济增长呈现平稳态势。展望下半年,消费将基本稳定,出口略有好转,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减慢,企业增加库存速度有所减慢,综合三大需求,预计2014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4%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系统也显示,包括广义货币、财政支出、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汽车产量、粗钢产量、产成品库存、美国先行指数在内我国综合先行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13年3月,其后13个月内呈小幅震荡、缓慢走低的趋势。先行指数一般领先工业等指标约6个月,我国综合先行指数平稳略降走势显示,我国经济仍会平稳态势。
  
  四、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促改革、控风险、惠民生结合起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给的适度增长,防止经济下行和财政金融风险双碰头。积极推进相关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1.继续有效地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统筹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快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项目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进度,推进特高压输电、核电、水电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和收费研究,使地下管网建设成为继路网建设之后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二是全面推进营改增,适时取消普通化妆品、酒类和小排量摩托车等消费税,尽快出台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财税、价格、投资补助政策。三是加速折旧。提高设备投资首年折旧率,扩大研发投入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从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战略性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调动企业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的积极性。四是加快设立国家投资基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投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加大对集成电路、宽带等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落实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推动技术创新和企业投资。
  2.货币政策继续向中性略松方向微调。在财政支出力度相对上半年会有所减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发挥相对大一些的作用。一是建议M2年末增速略高于13%的预期目标,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8-19万亿元,隔夜SHIBOR稳定在2%左右。二是充分运用信贷政策及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等结构性调整手段实现定向微松,鼓励和引导银行增加棚户区改造、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三是择机采取“小幅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择机发行央行票据”的政策组合,增强银行信用扩张能力。将同业存款纳入存款核算,针对不同的商业银行实行差异化存贷比监管,减轻对银行放贷的过度约束。四是扩大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规模,加快成立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宅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使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五是有序加大推动资产证券化力度,尤其是公用事业项目资产证券化进程,一方面,增强流动性,拓展融资渠道,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供应解决长期资金筹集问题。另一方面,增加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手段,改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期限错配问题,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3.疏堵结合防范和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一是继续实施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指导商业银行继续执行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30%和0.7倍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二是对于地价、房价持续上涨的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增加供应与抑制投机并举措施,在保持现有“双限”为核心的调控政策不松动的同时,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性需求。三是对于部分住房库存消化周期较长的城市,可合理调整住房限购限贷等政策措施,并压缩住房开发贷款。四是尽快落实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支持的方案,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渠道及其稳定保障机制,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并进一步扩大规模,稳定房地产投资规模。
  4.深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抓紧制定负面清单,在全国范围内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过剩行业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加大国有资本对水、电、气、公共交通等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增加垄断行业国有资本利润上缴并重点用于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二是继续减少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抓紧制定政府权力清单和界定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加快推进建设纵横联动的网上办公系统。三是抓住当前通胀较为温和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水、电、天然气、石油等资源价格改革。四是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防止金融自由化“冒进”带来“金融脱媒”过度,危害到金融稳定,避免金融风险加速暴露和经济增速快速下滑相互叠加。
  5.强化正向社会预期引导。一是继续通过发布清晰的宏观政策目标和政策措施,释放明确的调控政策信号来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二是国务院部署结合督促检查,加快落实已出台各项政策,争取尽早见到成效,以政策实绩提振市场信心。三是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减缓社会矛盾。

(《宏观经济管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