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姐妹像我一样走出家门”

20.05.2016  12:31

  5月19日15时30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黑甲山后街社区居民、左然木裁缝店的老板左然木·扎热把店里的事情跟女儿交代了几句,就急匆匆地出门了。按照之前的约定,她要去三个邻居家,跟她们说说工作的事儿!

  今年45岁的左然木曾经是一个足不出户的家庭妇女,2011年,受益于自治区“靓丽工程”,左然木得到一次去北京参观的机会,这次经历让左然木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回来后,她像变了一个人,并在社区的帮助下参加了技能培训,开了一家服装店。由于她心灵手巧,善于琢磨,将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饰同现代时尚相结合,设计出的服装受到很多顾客的追捧。如今,她的服装店红红火火,吸纳了社区的20多名妇女就业,年纯利润达10多万元。

  这一次,乌市天山区组织“去极端化”千人入户大宣讲活动,左然木积极要求参加。每次回忆起自己曾经待在家里穿戴蒙面罩袍的生活,左然木的心里都不是滋味,但她还是愿意一遍遍地讲述以前的经历,因为她希望有更多的女同胞能像自己一样有人生的飞跃。

  身穿玫红色上衣、时尚的黑色收脚裤,脚蹬黑白拼接的半高跟皮鞋,身材略胖的左然木走起路来像一阵风,在明媚的阳光下格外精神。她手里拿着几件从店里精心挑选的衣服,有维吾尔族花裙,也有带有浓郁艾德莱斯风格的女士西装,这些衣服都是她亲自设计、制作的,“带着这些漂亮衣服,更容易做工作。”左然木爽朗地说。

  左然木首先来到社区居民迪里拜尔·亚森的家。一开门,迪里拜尔就拉着左然木的手,两人坐在地毯上亲切地聊了起来。迪里拜尔有三个孩子,一家人全靠老公做点小生意挣钱养家。“你看,你三个孩子,靠你老公一人特别辛苦,孩子教育也要花钱。你把孩子放在社区的六点半课堂,到我的服装店来干吧!”听了左然木实实在在的话语,迪里拜尔频频点头。

  左然木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条蓝绿相间、印着巴旦木花纹的长裙,在迪里拜尔身上比试。迪里拜尔有些不好意思:“左然木姐姐做的衣服真漂亮,我也想学,用技能挣点钱,帮老公养家。”看着左然木带来的时尚服装,迪里拜尔一下子动了心。

  “布海加尔,你这几个月干得不错啊,要继续努力!”布海加尔·托乎提是左然木走访的第二个人,她已经在左然木的服装店干了三个多月了。“原来我家里靠老公打工挣钱,可婆婆病了,老公要照顾她,就没人挣钱了。”布海加尔说。

  后来,在左然木的鼓励下,布海加尔到左然木的服装店学手艺,今年4月1日,布海加尔领到了人生的第一笔工资——1800元。她几乎把这些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再穷也要让孩子接受教育。左然木大姐对我非常好,我愿意在她的服装店学手艺,靠自己挣钱。”布海加尔坚定地说。如今,她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呢。

  左然木走访的第三个邻居是苏丽,她是个全职妈妈,主要负责照顾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眼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苏丽也想出去找个工作,“总呆在家也不是个事儿,还是要找点事儿做。”苏丽曾给左然木说过她的想法,也到左然木的服装店去看过几次。

  “我们民族不同,但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海麦斯一家人,欢迎你到我的店里去。”左热木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苏丽说。看着左热木真诚的眼神,苏丽连声说:“我愿意去呢。你的服装店离我家近,又方便照顾孩子,挺好的。

  看到今天走访的姐妹都愿意走出家门去工作,左然木高兴极了。“接下来我要注册自己的商标,扩大服装店的规模,把社区在家闲着的姐妹都召集起来,一起把事业做大。”对服装店的发展前景,左然木充满憧憬。(本报记者    李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