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府的“钱袋子”更加阳光透明

26.01.2015  13:08

   1月21日,在自治区人代会上,很多代表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及财政预算报告时都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今年自治区财政厅首次向大会提交了四本预算草案,除了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还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按照新预算法的规定,从今年两会起,我区财政预算首次实现了全口径的预算公开,按照财政收入一个笼子,财政预算一个盘子,财政支出一个口子的目标,今后政府所有的收支都将纳入预算管理,预算法将从以前‘帮助政府管钱袋子’转变为现在‘规范政府管钱袋子’,也就是从以前强调政府对预算的管理到现在强化公众对政府预算监督,让财政资金更加阳光、透明。”自治区财政厅预算处处长王建强说。

  财政实现全口径预算

  预算法有着“经济宪法”之称,作为财税领域的“龙头法”,预算安排直接体现着政府的政策意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祉。出台20年后首次完成修改的新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并拉开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大幕。

  2014年,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82.6亿元,比2013年增长13.7%;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322.7亿元,比2013年增长8.3%。

  通过数字可以看到,目前我区财政“盘子”偏小,每年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各地、各部门不同的资金需求。新预算法作为国家法律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为突破财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难题提供了法律依据。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前提。去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通过自治区人大财经委进行审查和修改的,今年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在取消预算外资金的基础上,将政府所有收支分类全部纳入预算,拉开了我区全口径预算公开的序幕。同时,为避免游离于预算之外、脱离人大监督,今年地方政府债务也纳入了预算管理。

  自治区财政厅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积极配合完成了今年的预算编制工作,使得此次公开的信息做到了“原汁原味”。王建强说:“今后我区财政改革都将围绕着四本预算开展,包括进一步划定和分清四本预算的功能和定位,统筹四本预算的管理,做到每本预算管细、管到位。

  为了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设,缓解我区一般公共预算的压力,从去年起我区开始逐步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比例。从2014年起,政府性基金按不低于20%的比例统一调入公共财政预算;从今年起,国有资本金按不低于15%的比例调入公共财政预算,到2020年统筹比例达到30%。

  “虽然按照一定比例调入公共预算的数额并不大,但这却是了不起的变化,突破了以往谁收钱、谁用钱的惯例。同时,也解决了政府性基金以往存在的使用效益不佳,结余数额大等问题。”王建强说。

  透明财政运行于阳光下

  预算不仅仅是规范政府收钱、管钱,更是约束政府行为的一个制度保证。新预算法中强调要建立透明预算制度,这也是建设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需要。

  由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等人组成的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新疆的部门预算与“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连续5年在全国省级财政预算报告中排名靠前,2013年和2014年均排名第一。

  去年我区预算公开工作更是迈出关键性步伐,全区134个区级部门中有129个部门在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或部门网站进行了预算公开。

  把财政运行置于阳光之下,除了完善自身的体系建设,还可以推动和倒逼其他各项改革。去年开始实施的自治区财税体制改革对预算公开做出了全面规定,对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机关运行经费等社会高度关注的事项,要求公开作出说明,并规定了违反预算公开规范的法律责任。

  “在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同时,这也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有利于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同时,预算公开把政府的政策意图和激励方向告知社会,有利于引导经济社会主体的预期和行为,优化提升财政政策效果。”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投资所副所长秦波说。

  预算法修改后,政府的支出必须以已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没依据的不得支出。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只花钱不问效、不追责的现象。此次新预算法本着“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共财政预算收支中的绩效管理要求,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促使政府部门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规范、高效。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新预算法的另一个亮点,明确了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目前,我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偏小,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多、规模大、资金分散,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各级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按照财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区财政转移支付今后将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体现财政的公共性。同时,专项转移支付将分地区、分项目编制,体现政策要求和支出效益。此外,我区将大力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建立健全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王建强说。

  信息公开迈开步伐

  1月23日,记者在采访时看到王建强的书桌上摆放着《自治区本级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办法》的文件。王建强介绍,文件已完成上级审批,即将发布实施。“这为我区今后实施预算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和具体实施办法,在提高预算效率的同时,从法律的层面提升了对全区财政预算工作的要求,同时也加强了公众对此项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王建强说。

  对于信息公开,王建强表示,公众今后将更多地听到链条式公开和全口径公开这两个名词。

  什么是链条式公开,以自治区靓丽工程举例来说,靓丽工程今年要干什么,每个项目要花多少钱,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资金使用情况如何,结果怎么样……从资金使用到结束,今后都将按照“事权管理部门—专项资金名称—预算安排规模—项目承担单位—资金分配数额—执行情况—监督情况”等一系列链条,一一进行汇总和公开。对于项目实施的最终效果,今后也不再是由部门来评价,而是由社会各界及公众来予以评价。

  全口径公开不仅是公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还要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纳入公开范围,让公众了解专项资金全貌,使每笔专项资金都置于公众视野中,接受监督。

  2015年,本着继续过“紧日子”的原则,我区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预算安排优先保障工资、津贴补助、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等基本支出。超编制、超范围供养人员经费一律不安排。同时,我区进一步硬化了预算约束,经自治区人大批准的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预算未安排事项则一律不得支出。涉及自治区全局确需追加的重大事项,经严格论证审核后,将依法定程序办理。(    托亚)

   延伸阅读:

   一般公共预算: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行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的收支预算。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原公共财政预算现更名为一般公共预算。

   2014年,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未实现年初确定的增长16%的目标,主要是受企业效益普遍下降,造成税收收入增幅下降较多;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后,税收减收34亿元;受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占全区税收四成以上的石油税收比上年下降较多。

   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政府通过向社会征收基金、收费,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收支预算。我区从1997年开始设立该项基金,收入从最初的几亿元到现在的数百亿元,增幅显著。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项目涉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8项基金。一般情况下,社会保险收入预算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相适应。

   2014年我区社保基金收入601.7亿元,上年结余856.9亿元,收入总计1458.6亿元,支出合计485.4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973.2亿元。

   与其他省区市相比,我区累计结余近千亿元,说明我区社保基金运转情况良好,按照精算平衡的理念,在保证社保基金运行平稳的前提下,我区将采取一定方式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区该项预算主要包括自治区国资委监管的15家企业的利润收入、股息收入等,支出主要用于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及相关改革成本等。

   2014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1.8亿元,其中利润收入1亿元,股利、股息收入等0.8亿元,支出1.5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0.3亿元。

   数据反映了去年我区本级国有资本收支平衡,略有盈余。从今年起,我区将按照每年不低于2个百分点的比例提高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今年提取比例为15%,到2020年达到30%,不断体现国有资本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