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亮今天和未来

18.05.2015  12:37

  5月15日,笔者在解放军报上看到了刘亚洲上将的一篇题为《走出甲午,迎接变革,再创辉煌》的文章。或许是同为军人出身的缘故,好文读毕,不由得在大呼过瘾与给力的同时,更觉振耳发聩、发人深省。

  甲午之殇,国家之痛。尽管我们今天距离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20年的时间,然而,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军队来讲,如何认识甲午和如何走出甲午,恐怕依然是需要正确认识与正确对待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只有当我们真正能够做到时时刻刻不会忘记甲午——这个民族之哀、民族之痛的时候,也才是我们民族之幸和民族之光的来临。

  笔者以为,正如刘将军文中所述:“甲午之败,虽然败在海上,实则败在人心。缺乏世界眼光,是由于心的混沌。”试想,一个闭关锁国、抱残守缺的民族,怎么可能有世界的胸怀、眼界与见识呢?一个没有变革、创新和发展进步的国家,也就注定了其在战场上打败仗的必然结果。

  尽管早在66年前,不甘于屈辱的中华民族终于经过了艰难卓绝的奋斗与牺牲,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尽管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今天,我们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质财富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当我们的物质力量变得强大的时候,我们原本强大的精神力量却是在日渐孱弱。“天下虽安,忘战必忧。”倘若我们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忘记了内忧外患、忘记了刀光剑影、忘记了和平演变,甚至忘记了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未来、忘记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与信仰,那么,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终将会失去。因为,任何军事战争的胜利,又都是属于文化的胜利。而文化的核心是精神、精神的核心则是信仰。

  当年宋高宗曾问岳飞:“怎么才能做到社稷安定?”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而恰恰在甲午时期,满朝文武,文恬武嬉,纸醉金迷,贪腐成风,如此这般又岂能有不败之理呢?“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即便是在今日,若要我中华民族屹立东方不败、永远国泰民安,“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这条古训依然是我们最根本的基础和保证。

  一位老军人曾经说过,军队在和平时期可能面临着更多威胁。因为除了战争以外,还有一种威胁来自于自我,这就是因为长期和平环境而滋生的麻痹松懈思想。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军队而言、亦是对我们的国家与民族而言。

  “寒风裂征衣,飞雪裹战袍。”只有当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尤其是当我们的军队时刻铭记历史、面向未来、铁腕惩腐、猛药去疴,不仅记住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骄傲与自豪,而且更没有忘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警告与提醒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在今天这个关系到我们民族的突破与未来的重要历史关头,拒腐防变、搏风击浪地去努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郝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