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站蜗居居民楼 乌鲁木齐一新医院建成三年未启用

03.02.2015  14:07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滚艳 实习生崔鹤 张雪媂报道)在乌鲁木齐市西山建陶社区靠近山坡一侧,一座蓝白瓷砖镶嵌的三层小楼在黄色围墙的家属楼和断壁残垣毛坯房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1月27日上午,75岁的居民徐德寅来到这座三层小楼前迟疑良久,发出一声长叹,“都建好3年了还没投入使用,什么时候才能不出远门就能看病?

    卫生站蜗居居民楼

    这座三层小楼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正对面的墙上一块瓷砖制成的“简历”显示,这栋楼是社区医院,于2011年9月“诞生”。

    记者透过玻璃门往里看,发现楼里空荡荡的。

    “建成3年来,社区医院大楼的门就一直锁着。”徐德寅的话语中充满无奈。随后,他带记者来到不远处的一栋家属楼前,指着一贴着红色诊所字样的窗户说:“这就是蜗居在居民楼中的社区卫生站。

    进了单元门,一左一右两个防盗门都大开着,右侧房间是输液室,摆着几张凳子,挂着几根吊杆。左侧房间是诊室兼药房,设施相当简陋。

    “2010年,卫生站被拆除就地新建后,我们就搬到了这里。因为是租的房子,房东不让挂牌,为了让住户找到地方,我们才在窗户上贴上了‘门诊’字样。由于条件过于简陋,很多市民都不来开药看病了。”说起卫生站蜗居居民楼的事,一女性工作人员语气中透出不满与无奈。

    医院建好三年没开张

    说起这所社区医院的过往,徐德寅和同伴们回忆,1958年陶瓷厂刚刚建厂时,仅有一个占地几平方米的简易卫生队。虽然条件简陋,但却为厂里几百号工人的健康提供服务。

    1985年,陶瓷厂渐渐壮大起来,住户增加到了上千人。为满足大家的看病需求,厂领导原地建起了一座200平方米左右的职工医院。设备和科室齐全,集住院门诊于一体。

    “30年前,这所医院在整个陶瓷厂片区,算的上是最好的医院。那时周围几公里以外的村民都来这看病,甚至是生孩子,有时看个病还得要排队等候呢。”徐德寅说。

    2005年,陶瓷厂倒闭后,职工医院于2009年被划归到建陶社区管辖范围内。2009年年底,陶瓷厂职工医院被拆除,医院搬到了一住宅楼中。

    “医院被移居到居民楼以后,地方太小,药品不全,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少,还经常换人。西山医院是兵团的,我们的医保在那没法使用,很多人看病不得不坐车去比较远的大医院。”谈起职工医院重建期间的看病现状,居民郭春光说。

    2011年9月,看到社区医院大楼拔地而起,徐德寅高兴极了,可没想到等了3年这所医院都没开张。“这一片区住户中大多数都是老人,很多人的年纪比我都大。人老了没什么奢望,就是希望家附近能有一所医院,让我们不再为了一点头疼脑热的小病奔赴市区。

    回应:预计今年就可启用

    社区卫生站蜗居在居民楼中,建好3年的医院为何迟迟没投入使用?建陶社区卫生站的工作人员称,卫生站归沙依巴克区卫生局管辖,建议记者去找沙区卫生局。

    对此,沙区卫生局的一位王姓局长回应:“当初社区医院大楼的主体建好后,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搁浅。去年年底,医院内部的各项设施建设已招标完成,预计今年就可以完工投入使用。

    而对居民反映的看病难一事,他说:“以前这里是陶瓷厂的职工医院,科室比较齐全甚至可以住院。改建成社区医院之后,虽然科室没有以往全,但解决一般的头疼脑热是没问题的。考虑到该片区的老年人比较多,医院的药物都以基本药物为主,而且都不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