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莱”登陆彗星传回数据 着陆时没抓牢前途未卜

14.11.2014  05:31

11月12日,控制人员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控制中心庆祝欧航局彗星着陆器“菲莱”成功着陆。新华社发

经过10年“追逐”,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12日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以便更直接地探索彗星。欧洲中部时间12日17时03分(北京时间13日零时03分),欧洲航天局彗星着陆器“菲莱”踏上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表面。只是,经欧航局证实,着陆后的“菲莱”并未按计划牢牢固定在彗核表面,为日后取样工作设置了不少障碍。尽管“菲莱”前途未卜,欧航局还是为之振奋,因为它是人类首个成功着陆彗核表面并传回数据的探测器。

着陆时固定装置没有射出

欧洲中部时间12日17时03分,欧航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收到确认“菲莱”着陆的信号。控制室内一片欢呼。

菲莱”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登陆彗星的人造探测器。

我们雄心勃勃的‘罗塞塔’任务已在历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不仅因为它首次抵达并环绕彗星,还因为它向彗星表面投放了一个着陆器。

由于彗星引力小,“菲莱”从距离彗星22.5公里的高度降落至彗星表面用了大约7个小时。为防止“菲莱”着陆时弹走,科学家们为它设计了三根螺栓和两个“渔叉”装置,这些装置将在“菲莱”着陆时钉入彗星表面。同时,“菲莱”顶端的一个冷气推进器也将帮助其固定在彗星表面。

不过,着陆过程并不如预想顺利。科学家在“菲莱”12日上午与“罗塞塔”脱离前的检查中发现,“菲莱”的冷气推动器无法启动。着陆时,“菲莱”的“渔叉”装置也没有射出。

着陆地点和方式尚不清楚

欧航局当晚表示,“菲莱”可能不是一次性着陆,而是“两次着陆”。这意味着,“菲莱”着陆时可能一度被弹起。

欧航局说明,按计划,“菲莱”着陆后,两个类似渔叉的触手应该牢牢抓住彗核表面,从而固定自身。但这一过程没有如期完成,“菲莱”可能着陆在一处较软的表面或者轻轻弹起又落了下来。

欧航局分管“菲莱”登陆任务的负责人斯特凡·乌拉梅茨说:“但愿,‘菲莱’能留在(彗核)表面,让我们能继续科学探索。

参与“罗塞塔”项目的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发言人安德烈亚斯·许茨12日晚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目前能确认的是,“菲莱”已在彗星表面着陆,但着陆地点和具体方式都不清楚,仍需等待第二天的数据分析结果。

状态看似稳定已传回数据

菲莱”重100公斤,大小如同一台电冰箱,携带了10个科学仪器。

现阶段,“菲莱”已经传回了“大量数据”。

但由于它的“渔叉”没有抓住彗核表面,现在欧航局的专家正在努力想办法,确保它不会再次飘回太空。乌拉梅茨说,“菲莱”的命运现在还不明朗。

参与“罗塞塔”项目的法国天体物理学家菲利普·戈东担心,如果“菲莱”没有固定自身,就难以展开钻孔取样。“不过,‘菲莱’好像翻了过来,状态看似稳定。

菲莱”项目主管保罗·费里说,“菲莱”自带的电池只够它运转64小时。此后,它不得不依靠太阳能充电,每天工作1小时。

探测任务持续至明年12月

整个探测任务将持续至2015年12月。不过,“丘留莫夫-格拉西缅 科”彗星眼下正逼

近太阳,“菲莱”的隔热设计只能让其在该彗星表面坚持到2015年3月底。届时,彗星距离太阳3亿公里,“菲莱”将因周围温度过高而停止工作。

罗塞塔”探测器则继续绕目标彗星运转,观察它接近并远离太阳时的变化。

影响

人类文明迈出一大步

尽管前途未卜,但“菲莱”成功着陆至彗核表面并传回数据尚属人类首次。

按照计划,“菲莱”着陆后将借助其携带的10个仪器设备在彗星上开展科学研究。

菲莱”首先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着陆地点的全景照片、着陆点周围地表的三维高清影像、彗星表层及深层物质成分。

此外,“菲莱”还将分析彗星表面的电性和力学特征。

与此同时,正围绕彗星运转的“罗塞塔”探测器也将从远处观察彗星。“罗塞塔”与“菲莱”的观测结果将相互补充、印证。两者还将隔着彗星传送低频无线电信号,并借此探测彗星的内部结构。

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对人类文明而言,这是一大步。我们率先完成这项任务,这将名留青史。

美国航空航天局行星科学部门主管吉姆·格林表示祝贺:“敢于在彗星上着陆是多么无畏、令人兴奋且难以置信的事啊,从科学角度来讲,这是我们都想做的事。

欧航局高级科学顾问马克·迈克考格林认为,仔细研究67P将收获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