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石人和古墓群:期待完善保护
图为特克斯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在调研草原石人保护情况。
天山网讯(记者刘利君摄影报道)“保护好草原石人和古墓是对历史文物的尊敬和爱护,也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1月9日,特克斯县文物局局长黄江勇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组在包扎墩大草原,实地拍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山羊过冬的现状时,仍不忘向牧民打听草原石人的下落。“在那就有。”顺着柯尔克孜族牧民恰加拜·托合达森指的方向望去,黄江勇等人看到一尊石人伫立在不远处的冰雪中。至此,特克斯县文物局已经发现了83尊草原石人。
“把分布在草场里的古墓群托付给当地牧民义务看护,把散落在河里、牧民家中的草原石人征集回来,这是目前我们做的最基本的保护。”1月14日,记者站在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喀甫萨朗沟南部的哈拉西古墓群中听黄江勇介绍,该县根据古墓群的分布特点划分成若干个文物点,每个文物点都有牧民义务看护。
据悉,特克斯县是中国现存草原石人最多的地方,也是现存乌孙古墓最多的地方,草原石人与古墓为一体,在八卦城四周835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147处古墓群,仅哈拉西古墓群就有古墓葬825座。该墓群多为土墩墓,是伊犁河流域中规模宏大、保护较为完整的一处重要遗存,初步推测其年代上迄战国、下至元代。整个墓群布局清楚、完整,是构建新疆区域性考古文化体系重要的基础资料。2009年,特克斯县政府还为哈拉西古墓群、泊力坎墓等文物点的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作了详细规定。
“把石人搬回来或者把四周修建成旅游景点,这种做法很常见,但有利有弊。”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王博在电话里告诉记者,目前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文物,各地做法不一,最好还是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和有关法律逐步进行。
长期以来,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的草原石人受自然界的影响较小,而人为的破坏性严重,尤其是买卖草原石人的现象一直存在。而一些当地牧民也因不懂法,要么把石人当作墓碑,要么用来垒羊圈,还有的私藏。
在喀拉达拉镇库木托别村,有位回族村民叫尤布,他私藏一尊石人。当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上门征集时,他提出:“这石人在我家30年了,一年最少要给3000元保护费。”镇政府、派出所等部门曾出面协调无果,至今这尊石人还被他“保留”着。
从1996年起,哈萨克族牧民努尔霍加·居马哈孜就受县文物局的委托,在自家的草场上义务看护附近的古墓葬。2011年8月7日深夜,努尔霍加站在房顶上,发现草场深处有亮光一闪一闪的,他立刻警觉起来。第二天,他在灯光闪动的草场里发现一座墓葬有被挖的痕迹,立刻拨通了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巴合别尔根的电话。当天深夜,县公安局喀拉达拉派出所民警驱车赶来,当场抓获了3名盗墓贼。
“这么多年了,大多数义务看护员没有提过任何要求,职能管理部门也没有这笔专项经费。”黄江勇说,如果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补助义务看护员,那么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保护效果会更大。
在白茫茫的草场上,努尔霍加家的小土坯房坐落在地势略高的坡上,与附近新修建的抗震安居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月13日,他带着15岁的儿子才把羊群赶到这里。“冬天,草场里外来人少,也安全。”努尔霍加很高兴看到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一直说个不停。记者听说像努尔霍加这样及时举报,抓获盗墓团伙的案例极少。目前,对举报人也没有什么奖励政策。
草原石人多为墓顶碑石,与墓成为一个整体。目前,特克斯县草原石人的数量和个体质量都保存得比较好,种类比较齐全。去年,特克斯县有4处文物保护单位被纳入自治区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范围,其中,包括泊力坎墓。“一旦获得这笔专项资金的支持,我们就会为此墓保护区修建保护围栏,树立保护警示标志牌等。”黄江勇解释,全县有166个文物点,其中有161个属于县级文物保护范围。
“几天前,媒体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各地文物保护的重要讲话,国家文物局也提出全面推进文物法治建设,努力拓展文物合理利用,这为我们保护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黄江勇说,相信今后有国家和牧民的大力支持,特克斯县草原石人和古墓保护工作会越来越完善。“至少每年能给166名文物点看护员一定报酬,感谢他们长期为特克斯县文物保护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