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将新疆“千年技艺”卖遍世界

26.08.2015  13:30

四家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授牌仪式现场。 张琴摄影

    天山网讯(特约记者石鑫报道)“世代相传的老手艺,居然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新源泉。我要用好创意就业工场的资源,继续传承和发扬好艾德莱斯这个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技艺,带领更多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和田地区洛浦县图尔荪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图尔荪托合提•伊敏托合提说。

    8月24日,洛浦县“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在这里挂牌。 包括洛浦县在内,目前,我区已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和田市和喀什地区疏附县建立了4个“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它们将为当地农牧民开启就业大门,长期辐射带动南疆四地州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

    走进图尔荪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咔嚓咔嚓的织布声响彻整个场区,身着艳丽艾德莱斯绸的女工们或捆丝,或并图,或纺丝,忙个不停。“乌鲁木齐的订单来了,口里的订单来了,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 图尔荪托合提说。6年时间,他把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壮大到目前拥有40名员工、年生产艾德莱斯丝绸216000米的微型企业,公司去年的销售额达300万元。

    艾比布拉•艾拜都拉在图尔荪公司已经工作了6年,他以前是一名会计。“来到公司后,一方面我帮助公司处理财务工作。同时,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也掌握了艾德莱斯绸的编织技术,现在每个月可以赚到5000多元。比起以前,收入提高了很多很多,家里人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我存了不少钱,现在已经学会了开车,拿了驾照,这就准备买车。”在这里,其他员工的月工资也都保持在2000—5000元。

    另一个“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和田市吉亚丽人艾特莱斯丝绸有限公司是当地艾德莱斯绸生产规模最大的公司,如今年产值已达到500万元。

    “我的顾客遍布世界各地,90%的艾德莱斯绸都供货国内外,在毗邻的乌兹别克斯坦尤其受欢迎。”该公司总经理如孜买买提•买土地说。

    在和田地区,艾德莱斯曾经名噪一时,载桑养蚕已有1700多年历史,全疆95%以上的桑蚕都出自和田,鲜蚕茧年产量曾创造了6000吨的历史记录。不过,随着和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丝路绢都”的称号渐渐沉寂。

    2000年以来,国家免费为和田地区贫困家庭赠送艾德莱斯绸电动织机,大幅提升了艾德莱斯纺织效率,一大批艾德莱斯加工制造厂逐渐成长起来,使艾德莱斯产业焕发生机。 近年来,和田地区积极投身艾德莱斯传统产业的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手工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和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实现了农民增收。

    和田地区经信委副主任李红梅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国家、自治区和和田地区高度重视传统艾德莱斯绸产业发展,出台了各类优惠政策,共给予2610万专项项目资金支持,促进了蚕桑丝绸业的大发展。现在,和田地区艾德莱斯年产量达到880余万米,有一定生产规模的艾德莱斯绸生产企业有25家,年产量达150万米,已经是我国最大的艾德莱斯绸生产基地。 如今,自治区以艾德莱斯为突破口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促进南疆地区少数民族就业。这意味着艾德莱斯重新回归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大舞台。

    “保留这项手工艺术并不容易,我们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努力传承这门技术。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挂牌以后,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艾德莱斯,涌现越来越多艾德莱斯工场。”艾德莱斯第五代传承人麦麦提敏•麦麦提难掩喜悦之情。

    新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卢春萍介绍,喀什、和田地区4个“艾德莱斯创意就业工场”,不仅是持久的维吾尔特色纺织产品生产基地,更是农牧民就业致富基地。4个基地将引领纺织行业发展,使一批农民成为产业工人,使原来的小作坊成为现代化工厂,让农民从农耕走向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