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再出新举

22.04.2015  20:11

  正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广东、天津、福建3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即将挂牌之际,4月9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成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同时揭牌。有关专家表示,浦东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的设立,作为继设立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后的又一重要创举,对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营造自贸试验区良好知识产权法治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辐射浦东,以及高、精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知名企业不断入驻,跨境贸易特别是知识产权贸易快速增长,相关监管部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上海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司法保障的需求日益增加,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十分关注涉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纠纷的新动态。一年多来,上海法院总结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自贸试验区司法服务保障经验,为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上海创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上海法院努力适应知识产权审判新格局,积极探索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制,为促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此次成立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和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是司法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国强表示,放眼全球市场,自由贸易区内实行更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共识。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良性运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已经成为新一轮发展中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相信浦东法院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以及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的成立和运行,必将进一步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理念,推进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更快地形成,为知识产权保护和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多年来,浦东法院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积极延伸审判效果。1994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庭,1996年率先探索了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模式,该院不少案件入选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被最高法院确定为“知识产权审判基层示范法院”,有效发挥了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

  浦东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斌告诉记者,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后,浦东法院聚焦自贸试验区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司法保障需求,深入研判知识产权纠纷新情况,妥善审理涉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案件,及时预警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服务和保障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此次成立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法庭和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联系点,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大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推进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积极服务保障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努力营造浦东二次创业的法治环境。

  “一方面,我们通过更加专业化、集约化的涉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制度创新的高度进行探索,及时向最高法院报送情况,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这块‘试验田’上种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硕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发展经验。”张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