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反响强烈

11.05.2015  16:34

    新疆日报讯(记者李琳报道)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翻译局)、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举办的2015年自治区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自5月4日在新疆卫视播出以来,在全疆引起强烈反响。

    双语是生活之需、工作之需、政治之需

    连日来,每晚22时45分,自治区审计厅住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如克村全体工作组成员都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双语口语大赛的赛况,选手们的出色表现也激发了他们学习双语的热情。据该工作组副组长祁科碧介绍,工作组每周安排两次双语学习,因为他们每天都要接触少数民族群众,宣讲政策、去极端化、稳疆兴疆、入户走访、排忧解难,都要用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交流。学好维吾尔语不仅是融洽民族感情的重要渠道,联系群众的主要方式,实现“新疆梦”的重要途径,更是生活需要、工作需要、战略需要、政治需要。全体工作组成员也将借自治区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之机,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把学好维吾尔语作为完成以“三项重点工作”统领“六项工作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向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语言是人和人交流的工具。在新疆这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学好双语,对于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促进我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发改委宣传与群众工作处处长邓开英认为,举办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是深入推广双语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看大赛,她体验到了懂“双语”、说“双语”的快乐,相信更多基层干部学习双语的热情将被激发,“民汉兼通”的基层干部也会越来越多。

    比赛形式新颖,寓教于乐,亮点纷呈

    和田地委宣传部理论文化科的秦璐对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进行了高度评价。她认为,比赛规格高、形式新颖,很抓人眼球。大赛寓教于乐,选手们用非母语讲述的故事,大都发生在身边,真实感人,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大赛自新疆卫视开播以来在和田地区反响很好。和田地区选送的努尔比耶·阿卜杜克热木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更加激发了本地干部学习双语的热情。秦璐建议,学习双语要从娃娃抓起,让双语成为各民族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在各民族群众间架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观众杨贵峰细数了大赛的三个亮点:本次大赛既有双语水平的比拼,也有才艺的展示,体现了严肃而活泼的特点;选手通过讲述有思想性、感染性、教育意义的感人事迹,将政治性和教育性巧妙融合,起到一定宣传教育作用;本次大赛也为基层干部搭建了一个“明星”舞台,大赛通过电视录播的形式,对其他基层干部也是一种吸引,将激发他们学习双语的热情。

    双语比赛带动效应开始释放

    阿克苏市水利局纪检书记刘希鑫看了赛况后感慨万千,也勾起了他学习双语时的记忆。去年3月,他担任住村工作组组长。虽然前期已经做好了应付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但住村后语言上的障碍带来的不便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工作组只有一名维吾尔族干部,每次入户走访没有办法分组行动,大大影响了工作进展。真正激发刘希鑫下定决心学习双语的动力源于刚住村时的一件小事:一个周六的下午,一位维吾尔族老大爷迈着蹒跚的步子朝工作组住的房子走来,手里还拿着一个布包。由于那名维吾尔族干部请假去城里办事了,刘希鑫只好硬着头皮迎上去,老大爷拉着他的手说了很多话,除了听懂“亚克西”之外,其他一句也没听懂。看着老大爷失望的眼神,刘希鑫的内心也受到了震动。老大爷走后,刘希鑫打开老人留下的布包,里面是10个热乎乎的水煮鸡蛋。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希鑫制订了学习维吾尔语的计划。他把字母、单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背;充分利用阿克苏市干部网络学院的双语学习平台,学习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常见用语;在手机上安装双语学习软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为了学以致用,在入户过程中他主动尝试用维吾尔语与老乡交流。为了提高整个工作组的双语水平,他们还成立了学习维吾尔语的“夜校”,每天晚上由工作组的维吾尔族干部授课一小时,经过一年的学习,工作组成员的双语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如今,刘希鑫仍坚持学习维吾尔语。他说:“近期收看了自治区举办的基层干部双语大赛,更让我心潮澎湃,我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那个舞台,讲述我与双语、我和基层的故事。

    观看双语比赛,增强学习紧迫感

    喀什地区疏勒县县委宣传部的邹建奇收看了自治区基层干部双语口语大赛后,深刻地认识到学好双语是提升各族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推进各族干部群众加强交往交流的前提条件。通过看双语比赛,进一步增强了他学习双语的紧迫感。

    今年,邹建奇响应“访惠聚”的号召去住村。到村他才发现,不懂双语很难开展工作。他举例说,刚到村时,天气寒冷,宿舍还架火炉。起初,有翻译帮他们找木柴生火。有一次,翻译不在,他找生炉子的木柴却犯了难。邹建奇咨询村干部的时候,用手比画了半天,也没有表达清楚他的意思。村干部也很想帮他们,但因语言不通干着急。

    这件事情让邹建奇下定决心学好双语。空闲时,他拿着维汉互译字词典一面查找一面学习,并与农民、村干部进行交流,掌握的词汇越来越多。两个月过去了,他现在能够简单地用维吾尔语问候与交流,也感受到了农民的热情和双语的魅力。

    观看了双语口语大赛,邹建奇了解到有一大批懂双语的基层干部活跃在大江南北,他们正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群众,这也增强了他学习双语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