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报道(之二)

06.01.2016  11:51

    编者按 2015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多变,自治区党委提前预判形势,主动作为,出台了包括“20方面50条措施”等等在内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各部门也加大改革力度,克服重重困难,主动出击,着力解决发展问题;全疆各族人民更是充分发挥“我能行”的主体意识,奋发图强,从而确保了全区经济运行平稳、民生大为改善。

    无论是发展,还是改革,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新疆各族人民。今天,本报选取了8个普通人的经济故事,他们当中,有棉农杨燕鹏:几十年种棉经历,曾经感受过新疆棉花一步步走向辉煌,现阶段正在经历市场的严峻考验和冲击;有家庭妇女沙尼亚·热合曼,因为自治区推及全疆的“短平快”项目和特殊政策,从而走进了纺织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命运由此发生巨大改变;有从事经营外贸的个体工商户和天云,她创办生态观光农业,再跨界参股电商平台,这一年之中她在商海中感受到了“寒冷”,更感受到了新疆各界对于创业的热情;有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李仁,尽管新疆外贸企业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但是他充分感受到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新疆的种种机遇;有服装设计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约日妮萨·米吉提,因为成功申请到20万元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专项基金,从而使村里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合作社里,正在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有旅游从业者哈拜克,因为2015年新疆旅游环境大大好于往年,全疆旅游整体大幅提升,他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有经营果业的阿克苏人王洪兵,以前因为经营模式老套,总是受制于人,今年开始试水电商,结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成功;有实现创业梦想的窦睿杰,几年前他曾走出新疆闯荡,2015年他又回到家乡,成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组队开始创业,目前正在抓紧研发第二代服务型机器人,争取在春节前上市。     2015 年,对于大众来说,有困难,也有收获;有阻力,更有希望。     这些人,有着不同的经历,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成为新疆普通人的代表。我们期望从中“以小见大”,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全疆经济发展的亮色。     杨燕鹏:棉农虽难,但信心不减     □本报记者陈冠锦     “都说新疆春如四季,对我们这些棉农来说,就是一场和天气的赌博。2015 年我的运气不错,播种时间比较晚,大风来的时候,种子还没有发芽,躲过了天气灾害。不像2014 年刚好赶上大风,几乎一半绝收。”2015 年12 月30 日,说起自己的好运气,在兵团第七师128 团开垦荒地种植棉花的大户杨燕鹏脸上露出了几分笑容。     出生于沙湾县四道河子镇的他从小就与棉花结下了缘,如今他已过了不惑之年,几十年的种棉经历让他看着新疆棉花一步步走向辉煌,并历经市场频繁起伏波动的严峻考验和冲击。众所周知,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的新疆,棉花产业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验,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犹在其次,受国际棉价冲击,棉花价格持续走低才是所有棉农最忧愁的事情。     “2015 年的棉价没起来,所以我在产量增收上下了功夫。去年我挑选了一个比较好的品种,平均下来每亩地能收300 多公斤,基本可以还清以前的贷款。”杨燕鹏对记者说。     据了解,像杨燕鹏这样自己寻找出路的棉农不在少数。在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有的像杨燕鹏这样在产量上下功夫,有的则利用微信、电商等手段在销路上想办法,以减轻不利因素对自己的影响。     “我执著于种植棉花,是因为我相信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去年‘互联网+农业’的提出,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对于农业现代化改革的决心。”杨燕鹏告诉记者。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到地方将会陆续出台多项惠农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以前种棉花赚钱,大家都去种,供大于需肯定就不值钱了,这是市场规律。随着整体种棉     人数和种植面积的减少,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棉农突破困境,迎来第二次收益高峰只是时间问题。”杨燕鹏对自己的坚持很有信心。     “2015 年,我们棉农虽难,但信心不减。”杨燕鹏说。     哈拜克:     我对新疆旅游业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张瑞麟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新疆旅游业逆势而上,发展迅速,成为新常态下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对此,在天山天池景区从事旅游服务业已有20多年的阜康市三工河瑶池旅游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拜克深有感触。     “2015年,我家光农家乐就有8万元的收入。放在2014年,还得加上自己所在旅游合作社的收入才能收获这么多。”2015年12月30日,哈拜克对记者介绍。     哈拜克介绍,2014年新疆旅游业发展不甚理想,为了让合作社保持活力,增加员工的信心,2015年大家齐心协力,献计献策,增加了几个旅游项目来丰富合作社的活动。     令人欣喜的是,由于天山天池景区一直注重景区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打造生态天池,景区又增加了不少旅游项目及对冰雪资源的趣味体验。这让天山天池景区不仅在夏天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冬天也能为游客提供完善的赏雪滑冰服务,景区游客人数的增加自然也带动了景区附近的旅游服务业。哈拜克回忆,当初自己从事旅游服务业,是想将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展示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让更多的人了解哈萨克族。如今,随着合作社的哈萨克族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游客也越来越多,合作社员工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哈拜克说,他对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随着景区建设的完善和景区服务质量的提高,合作社和农家乐的发展必将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预计2015年新疆旅游业可实现旅游总消费过千亿元,全年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数量160万人次,一举跃入千亿元产业行列,正向着“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富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奋进。     下图:冬季的天池格外美丽,令来自区内外的游客惊叹不已:“天池就是仙境。”(摄于2015年12月13日)谭明镜摄     王洪兵:     与全球共享“第三颗苹果”     □本报记者佟向东     对于阿克苏大旗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克苏大旗果业”)总经理王洪兵来说,2015年令他实在难忘。在这一年中,他一改往年的水果营销模式,初试电商行业就大获成功。     2015年10月中旬,记者在2015第二届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苏)交易会开幕前夕赶到阿克苏市电子商务园,发现已经有40多家电商在这里进驻。打开新疆阿克苏大旗果业的网店主页,其标语十分引人注目:“第三颗苹果,全球共享。”“世界上有一种苹果,第一颗属于牛顿,第二颗归乔布斯,第三颗来自新疆阿克苏大旗果业。”该公司自主创立的“第三颗苹果”品牌,以高端的品质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与青睐。     以往,大旗果业大多只是按照传统商业模式,借助自己的人力、物力,往外输送阿克苏独特的果品,所遇到的瓶颈也如单个农民一样:不是遭遇压价,就是品质挑刺,一番劳神费力之后经营利润的大头往往被别人瓜分了。     2015年,王洪兵特别注重两件事:一是加大阿克苏‘冰糖心’苹果的品牌包装和形象展示力度;一是主攻网络销售。在2015第二届新疆特色果品(阿克苏)交易会上,素有“水果皇后”美誉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自然备受青睐。大旗果业的定位是做行业内的标杆、旗帜,并致力于生产、销售正宗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让更多人关注阿克苏乃至新疆的农产品,打出果品影响力。该公司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套袋果)在本届交易会上首次击败十几年来占“霸主”地位的红旗坡苹果,夺得果品评比一等奖。     为了避免过去“双 11”有货发不出去的窘境,阿克苏大旗果业吸取了前几年在“双十一”期间爆仓情况的教训和经验,将销售地门店直接化身为门店仓和快递点,通过大数据挖掘、预测客户需求,提前在各个门店备货,同时,全线扩充销售地仓储空间,提前向主要销售地区发货存储,有效避免了“双十一”期间突发性需求量增加造成的爆仓现象。     王洪兵说:“2015 年 10 月 20 日我们的第一批套袋果就开始采摘,采摘完了以后,预冷一结束就直接进入市场。当年我们总共有27条库,一条库的储存量为两百二十吨左右。“双十一”前的半个月,我们就已经往主要销售市场北京市发出了 7 车皮过去,及时在“双十一”期间把新疆最好的冰糖心苹果送到消费者手里。”     目前,阿克苏市正在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争取用三年时间,带动农村电商直接就业人员增加1500人,农产品网上销售量占比再提高10个百分点,真正将阿克苏市打造成“中国西果东送电子商务之都”。     2015年,王洪兵和他所在公司通过电商模式向外多输出了几千吨优质阿克苏水果。在当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下,2016 年乃至今后,他的“第三颗苹果”一定会走向全球更多的地方。     李仁:     借力“丝路”开辟外贸新天地     □本报记者赵悦     2015年12月30日,正在山西太原出差的新疆皓雍达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仁,陪同塔吉克斯坦的商务合作伙伴完成了设备的订购,正准备返回乌鲁木齐。     “2015年年底订购了第一批600万元的缫丝设备,今年年初还将订购下一批的制绸设备。我们正在做的中塔首个丝绸产业合作项目目前进展十分顺利。”李仁说话的语气很愉快。     2015年,新疆外贸企业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国际国内市场经济低迷,受西方制裁俄罗斯及全球原油价格大幅下降影响,新疆周边中亚国家经济动荡、货币贬值,当地民众购买力大幅下降。这一年,面对重重困难,和新疆不少外贸企业一样,皓雍达公司进出口业务处于下滑的态势。     如何从困境中“突围”?从2015年年初,李仁就带着公司员工积极寻求发展新路。皓雍达公司抓住国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与塔吉克斯坦工业和新技术部进行了多次接洽。借助国内缫丝、丝绸技术上的优势和不懈的努力,该公司终于在当年9月与塔国一家公司达成了4000余万元的丝绸产业合作协议。此次项目合作是中方提供技术及设备,利用塔国丰富的蚕茧原料,在当地建立养蚕、制种、缫丝及丝绸生产等完善的丝绸产业链,项目能为当地提供3000—5000人的就业岗位。     据介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框架下,这个项目首开中塔两国丝绸产业合作“先河”,表明以丝绸为纽带的中塔两国友好贸易往来正在深入。     李仁说,产业项目合作是公司外贸业务的发展新方向,公司将以这个项目为龙头,在塔国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寻求更深入的产业合作项目。     对于2016年,李仁信心满满。他说,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合作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好的方式,只有中外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外贸业务才能走得更长远。     窦睿杰:     在家乡实现创业梦想     □本报记者刘翔     2015年,对窦睿杰来说,是他一生都将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他辞去在沿海地区薪水优厚的工作,回到家乡,一心创业。     这一年,他召集团队,攻坚克难,研制出新疆本土第一台服务型机器人。     这一年,他发现创业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他仍将坚定自己的梦想。     2015年年初,窦睿杰从沿海地区不少餐厅都使用服务型机器人中嗅到了商机。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发现了新疆在这方面的市场空白,于是毅然回到家乡,成立新疆睿尔天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组队开始创业,立志要研发一台出生在新疆的机器人。     任何白手起家的人,都是万事开头难。窦睿杰通过网上发帖、朋友介绍等方式,凑齐了他的研发团队。这一群与窦睿杰有着相同梦想的年轻人,经过半年没日没夜的钻研以及成百上千次的失败,终于在2015年10月,成功地研发出了服务型机器人“凯撒”。     就像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无比优秀一样,窦睿杰和他的团队对待“凯撒”,也是事无巨细,精益求精。     “烟雾报警系统,安全措施,拟人对话系统,只要能让‘凯撒’更完美,我们都通过努力,加装了上去。虽然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我们是个新兴公司,但放眼全国,我们也敢拍着胸脯保证,质量和科技含量在同类产品中都属于前列。”2015年12月30日,窦睿杰自信地对记者说。     然而,现实给窦睿杰泼了一盆冷水。因为一直专注于研发,他忽略了产品的营销与推广,不少有意愿引进服务型机器人的本地餐厅都已从内地厂家进货,却不知家门口就有这样一家公司。     那段时间,窦睿杰的眉头一直紧锁,但愁归愁,已经走了一大半的路,断然不能回头。     服务型机器人,原本就属于消耗品,那些从内地厂家引进的机器人偶尔也会有些“头疼脑热”。因为厂家距离新疆遥远,所以修理这活,窦睿杰就和他的团队全包了。     一来二去,这些拥有机器人餐厅的老板们发现,这个团队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确实在行,一传十、十传百,口碑上去了,销路自然也就打开了。     “虽然一开始在营销和宣传上有失误,但酒香不怕巷子深,既然我们要打响新疆本土的机器人品牌,质量就必须经得起考验,也算是给家乡增光添彩。”窦睿杰笑着说。     随着春节脚步的日益临近,窦睿杰与其团队正在抓紧研发第二代服务型机器人,争取在春节前上市,弥补大量打工者返乡过年留下的劳动力空缺。     新疆睿尔天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服务型机器人“凯撒”。窦睿杰供图     和天云:     新疆的创业环境优于内地     □本报记者肖君     2015年12月29日下午,新疆西域女儿国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西域女儿国”)“2016年新春答谢会”在新疆纵横家国际俱乐部举行,该公司董事长和天云在致辞中表达了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得到更大发展的美好愿望。     从经营外贸的个体工商户到创办生态观光农业,再到跨界参股电商平台,对和天云来说,2015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     “我是2015年2月涉足生态观光农业的,此前一直都在新疆国际大巴扎从事手工针织地毯等外贸生意,做了十多年。”和天云说。     放弃做了十余年的外贸生意,选择自己并不熟悉的涉农行业,和天云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健康。     2015年春节刚过,和天云带着人在乌鲁木齐市小地窝堡附近租了600亩地,租期10年,开始圆自己的“现代农庄梦”。     和天云在大田里种植了油葵和大葵等经济作物,还种了豆角、西红柿、黄瓜等10余种蔬菜。为了打造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她还雇人挖了鱼塘,搭建了蒙古包,搞起了蔬菜采摘园。同年 8 月,注册资金 500 万元的新疆西域女儿国正式成立。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正当和天云信心满满地准备收获成果时,市场却给了她沉重打击:受蔬菜价格普遍走低的影响,她种植的蔬菜因较少使用农药,造成种植成本高但价格卖不上去的严峻现实。此外,土地出租方产权纷争等因素也间接影响到农庄的经营。     “一句话,赔得很惨!蔬菜该采摘了却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太可惜了!”和天云叹了一口气。牛刀小试的结果是市场的一顿棒喝,心灰意冷的她有些泄气。     到了11月,一个偶然机会使和天云与电商平台“新疆纵横家”结了缘。之后,新疆西域女儿国参股该平台,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     “借助新疆纵横家电商平台,新疆的手工地毯、和田玉、特色农产品和特色林果等都可以销往内地。同时,内地的好东西也能卖到新疆来。”谈到转型,和天云的语气欢快了起来。     和天云告诉记者,最近卖得最好的是“竹筒酒”,四川楠竹与优质白酒的组合,让白酒的醇厚中混合着楠竹的清香。短短两个月,销售额已达36万余元。     “对于创客而言,新疆的创业环境优于内地,机会也很多。”和天云说。     出版过书和诗集的和天云用一首新做的小诗《借一点温暖过冬》来表明心迹:“其实我知道/冬天来了/我们都需要拥抱;借我一点温暖过冬/哪怕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哪怕只是一个礼节的拥抱;借一点温暖/我们一起过冬/心底的火焰无坚不摧/定会融解冰冷寒冬……”     约日妮萨·米吉提:     项目资金使合作社更具规模     □本报记者骆晓华     看着眼前宽敞的600 平方米的服装厂房,听着100 台电动缝纫机此起彼伏“轧、轧、轧”的制衣声,英吉沙县约日妮萨服装设计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约日妮萨·米吉提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其实,在5 个月前,约日妮萨还只是一家小裁缝店的老板,后来,她就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合作社。目前,约日妮萨服装设计制作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50多名妇女成员,销售了700多套服装,收入6万余元。     “前不久,我们还获得广东佛山一家服装生产企业的订单,要生产200 套儿童服装。”2015年12月30日,约日妮萨告诉记者。     缺乏专业的缝纫技术人才是约日妮萨一直头疼的问题。“合作社里有50 多名成员,但真正懂缝纫技术的人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人只会简单的裁剪、缝合工作。”约日妮萨苦恼地说。     由于缺少技术,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周转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为解决人员培训资金问题,约日妮萨四处借钱无果,最终想到了申请项目资金。目前,合作社已成功申请到20万元少数民族妇女发展专项基金,其中10万元专门用于培训,剩余的10万元用于购买设备。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合作社成员对女士西服组合缝纫技术、熨烫工艺、衣袖的缝纫技法等技艺已基本掌握。“现在,大家都在研究怎么设计、怎么制作,学习的氛围很浓厚。”约日妮萨高兴地说。     不仅如此,约日妮萨还利用项目资金,购置了绷缝机、裁剪机、电熨斗等多套设备。“项目资金使整个合作社更具规模。”约日妮萨说。     她今年还打算申请自治区“短平快”项目资金,助力合作社发展。     如今,在约日妮萨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是我的梦想。它成立只有5 个月时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我信心满满,会打理好合作社,带领村里的妇女共同致富。”约日妮萨说。
自治区商务厅召开“八·一”复转军人座谈会
      在第91个“八·一”建军节到来之商务厅
自治区商务厅开展庆祝建党97周年“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活动
  为隆重纪念建党97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商务厅
商务厅举办2018年度外经贸政策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商务厅
自治区商务厅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
      为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商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