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麦麦提·巴克:在平凡的岗位实现不平凡的梦想

13.03.2018  12:12
原标题:在平凡的岗位实现不平凡的梦想

文中图:肉孜麦麦提·巴克在油田生产井现场作业。崔跃 摄

从一个不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维吾尔族青年,逐渐成长为民汉对译培训教材编写员;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一名技能专家,他把奋斗改变命运当作人生信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不平凡的梦想。他就是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采油五区采油六班班长肉孜麦麦提·巴克。

3月9日,肉孜麦麦提告诉记者,如果没有“知识改变人生”的信念,他很可能过不了最初的“语言关”。

1991年,15岁的肉孜麦麦提考入克拉玛依技工学校。3年后,他成为一名石油工人。

让他没想到的是,语言成了自己事业上的第一块“绊脚石”。刚到单位时,他说不好普通话,就连和同事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了问题。

一次,肉孜麦麦提外出巡井,发现一台抽油机因电力故障闪停,就准备关闸拉电。当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电源上的绝缘帽已被大雨冲掉。当他把手伸向开关那

瞬间,一道高压电流将他高高抛起,击倒在一米远的泥潭里。

不懂普通话,很难正常完成工作,更别提学习更多知识了;而技术不过关,就无法安全、出色地完成工作。”在连续几个不眠之夜后,肉孜麦麦提决定努力学习普通话,学好技术。

为了尽快学好普通话,上班时,肉孜麦麦提瞅着机会找师傅们虚心请教;下班后,对照着《新华字典》把汉字一个一个地写在方格本上。为了纠正发音,他听广播练发音,大声读报纸。不到一年,肉孜麦麦提不但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还能用普通话读报念书了。

接下来,肉孜麦麦提又在学技术上下功夫。苦练一年后,肉孜麦麦提参加作业区技术工人操作大赛,取得维修工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任命为924站队的一名班长。

在肉孜麦麦提看来,新时代的石油工人,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应善于钻研,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含金量”。

熟练掌握了采油技术后,2003年以来肉孜麦麦提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技术革新上,以他为带头人的“创新工作室”攻关解决了“抽油井盘根渗漏和刹车不灵”等许多难题,研究成果《抽油机驴头悬绳器支撑盘》《可拆卸磁力式油嘴套筒扳手》等16项国家专利成果,有8项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

肉孜麦麦提用11年时间学完两个大专和一个本科课程,30岁成为新疆油田公司级技能专家,31岁被评为“全国青年技术能手”,33岁成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

肉孜麦麦提说,坚守“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信念,让自己成长为一名技能专家。他希望这一信念能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2004年,肉孜麦麦提所在的单位推行大班组建设,他们班是试点班组,从6个人一下子增加到22个人,其中一多半是少数民族员工,一些人也面临着他当年学普通话、学技术的困境。

进步不能靠一个人,也不能止于一个人。我要分享我的经验和技术,让更多人成长起来。”肉孜麦麦提开始免费培训同事,起初是利用工作间隙在班组内辅导,渐渐扩大到了整个作业区,本来是针对少数民族员工的培训,后来很多汉族员工也加入进来了。

肉孜麦麦提根据多年学习和工作的积累,梳理出了采油岗位可能出现的100多项问题和导致问题的600多种原因;他还挤出时间编写了50多万字的民汉对译培训教材。

2006年,肉孜麦麦提创建的“红柳石油网”正式上线。目前,网站收录石油生产专业性文章4000余篇、专业培训和鉴定资料200余篇、成果及技术更新300余篇、石油百科名词解释上万条,网站管理人员都是中石油各油田的技师、兼职教师,网站有5000多个注册用户、40多万人次的点击量。(张兆耕)

(责编:杨睿、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