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电而“火”的新疆阿合阿德尔村

04.12.2014  00:12

32岁的哈萨克族牧民叶尔肯塔依,家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阿合阿德尔村。穿过初冬的田野,进入阿合阿德尔村,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巷,每条巷子里都有十几家牧家乐,巷子口的招牌上,是这些牧家乐的名字:叶尔兰、小山羊、哈马尔、安塔苹果……

被问到现在的生活,在自己和家人合资新开的超市里,叶尔肯塔依还是有些含蓄,只说:“好多了嘛,比以前好嘛。”简单的话语却掩饰不住眼角的笑意。

叶尔肯塔依的超市开在他家楼下的地下室,有一百多平米,超市上面的二层小楼也是2014年4月新盖的,“2014年,我还想在一楼搞个牧家乐。”慢慢打开话匣子的叶尔肯塔依,对未来的生活已有明确的计划,他说:“我从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放牧,2005年到市场卖羊肉,2011年回家,和家人合伙开了商店,2014年,我们将商店扩大成了超市。

几年前,为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在阿合阿德尔村新建了牧民定居点,2013年,当地牧民陆续下山迁入新居,改变了长年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定居后的牧民开始寻找新的致富路径,于是,牧家乐在阿合阿德尔村应势而生,原本安静的村落突然“”了起来,远近闻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2014年以前,阿合阿德尔村只有两台80千伏安的公共变压器,要为17个巷道的500多户定居牧民供电,随着家家户户电器的增加,用电量不断增涨,引起变压器和线路重载,原有台区低压裸线线径只有35平方毫米,每个巷道都有400多米长,超出了线路的供电范围,且供电半径超大、低电压、电压不稳情况日益凸显,用户下户线也像“蜘蛛网”一样凌乱,这一系列用电问题成了当地老百姓发展的“瓶颈”之一。

为解决牧民定居后用电紧张和低电压问题,国网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供电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利用2014年度农网升级改造工程项目,对阿合阿德尔村进行标准化台区改造,拆除原有的两台80千伏安小容量公共变压器,将整个村庄用电区域分割成6个公共变压器低压台区,新架设200千伏安公共变压器5台、400千伏安公共变压器1台,重新架设0.4 千伏低压线路9.1公里。

同时,进入每家每户的低压下户线,全部采用电缆入地的敷设方式,一举扫清了“蜘蛛网”般的杂乱现象。至此,整个阿合阿德尔村的标准化低压台区建成,形成了东西南北贯穿的线路,且布置规整,可满足该村农牧民未来15年的用电需求。

在村里的主街道上,已看不到凌乱的线路,“以前还有停电的时候,现在,村里的用电条件好了,电压稳了,不停电了,很多人在自己家里搞起了牧家乐,还有人做畜牧养殖,大家的生活都越来越好了。” 叶尔肯塔依说。

从学校出来后,我就跟着家人在山上放牧,到禁牧期,就倒羊(买卖羊),但是一年下来,年收入只有3到4万,只能维持家人的基本生活,对生活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搬到牧民定居点后,一开始,我们还是保留着放牧和倒羊交替的生活,后来,在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搞起了牧家乐,用电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我的年收入基本能达到8万了,而且还经常想着怎么能把生活过得更好。”皮肤黝黑的叶尔肯塔依憨憨地笑着。

目前,村里牧民依托可靠的电力保障,大力发展牧家乐等旅游项目,现共有45家牧家乐,10家大小不一的商店、3个刺绣坊。

村民马丁古丽是家庭主妇,46岁的她在自家办起了刺绣坊,窗前,唯美牌绣花机在她手下“哒哒哒”地响着,她专注地绣着花毯,蓝底红线的图案在她的绣花机上显得艳丽而灵动。马丁古丽说,以前,电压不稳总停电的时候,只能在村里用电闲暇时,绣1到2片,一到用电高峰,绣花机就不太好使了,现在电压稳了,只要你有精力,早晚都可以绣,一天可以绣4到5片。

对于村里的变化,即是村民,又是抄表员的阿扎提也很欣慰:“2014年6月份开始,阿合阿德尔村的标准化台区改造开始,工程完工后,村里的用电情况变好了,现在阿合阿德尔村五百多户居民,大家除了原有的放牧收入,还几乎是全村动员,搞起了牧家乐、畜牧养殖等副业来增产增收,日子过得很‘火’。”(杜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