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鬼”毕亚丁:新疆就是我的家

30.01.2015  14:38

如今已70岁的毕亚丁。

    《全新新疆游》、《新疆纵横游》、《走遍新疆》、《游遍新疆》、《新疆旅游资源》、《中国新疆环游录》……就凭这些书籍,作者毕亚丁就是当之无愧的“新疆第一导游”。

    然而,他这个“老新疆”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而是东北辽宁人。

    大东北的老毕怎么就成了大西北的新疆人?又怎么成了“老鬼”?近日,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如歌摄影报道)

    新疆,我的梦想

    毕亚丁的回答很有趣。“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的扉页上,有几个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人捧着毛主席的照片,其中一个小女孩特漂亮,她戴着小花帽,小花帽下面是一根根细细的小长辫。我第一次知道,这就是新疆的维吾尔族,第一次产生了想去新疆看看的愿望。

    毕亚丁二年级的时候,他的妈妈曾花了一角钱,从门市部买回了一把葡萄干给生病的他。葡萄干绿绿的、甜甜的。“世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毕亚丁再次有了想去新疆的想法。

    后来,毕亚丁听到了王洛宾的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个好姑娘’,太好听了,那歌声更让我对新疆魂牵梦绕。”

    新疆,我的留恋

    1970年夏,中央财经金融学院毕业的毕亚丁,如愿以偿地来到新疆。老毕说:“我就是被新疆的美女、美食和美妙的歌声吸引来的。我适应、熟悉了这里的一切,就像我原本就属于这里。

    毕亚丁对新疆充满了依恋之情。“最让我陶醉的是新疆人的微笑。有一次,我带几个湖南朋友去喀什游玩。无论是游乡村还是逛巴扎,我一路上都在和当地老乡点头、微笑、打招呼。湖南朋友很诧异地问我,你认识这么多的朋友啊?我笑着回答,在新疆,只要你微笑,你就能换来对方的微笑。他们将信将疑地照着我说的做了,果真,他们收获了微笑。那天,朋友们的心情好极了,虽然没有说一句话,却从老乡的眼睛和笑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需要的那种信任。

    到哪里都有热茶喝,是爱喝茯茶(砖茶)的老毕对新疆的又一个留恋。“我走哪都带着一个泡茶的大杯子,水是走哪添到哪。在维吾尔族的饭店,无论大小,你只要把杯子递给老板或服务员,端出来递到你手里的一定是新烧开的水和新泡的茯茶。不买,也尝尝。无论是白天的巴扎,还是晚上的夜市,只要你路过正在叫卖的水果摊,可能就会被摊主叫住,热情地请你尝尝他的桃啊、杏啊、甜瓜、西瓜等等,甚至会一个刚吃罢,又一个递过来。就是尝过了不买,他们也从不计较,依然吆喝着:“尝一尝啊,特别甜,不甜不要钱!

    新疆,我的赞叹

    毕亚丁曾和内地朋友打过一个“”,在身无分文、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去新疆南疆生活20天,保证有吃、有喝、有住。来过新疆的内地朋友都主动放弃了这个“赌局”,因为,他们见证过新疆人的热情好客和慷慨相助,他们也相信,在新疆,只要你坦诚,你就会得到最朴实的帮助。

    毕亚丁给记者讲述了几段他的亲身经历。

    那一年,老毕带着游客去和田地区于田县,希望在那里见到戴着小帽子的于田妇女。他们一路寻找,发现一个大院里有三个戴着小帽的妇女正在打馕。他们就饶有兴趣地走进大院,一边参观、一边照相。老毕告诉客人,按照习惯,他们打出的馕是要分给客人吃的。

    老毕话音刚落,就见女主人捧着一个刚出馕坑的热馕送了过来,因为很烫手,女主人一边倒着手,一边递给客人。可内地客人认为,进到素不相识的人家的院子就已经很打扰了,怎么还吃人家的东西?他们不好意接,推三阻四的,老毕在一旁急了:“快接上啊!你接了,吃了,才是对主人的尊重呢。

    有一次,毕亚丁带着游客来到于田县沙漠深处的一个小村庄——达里雅布依村。因正赶上穆斯林的肉孜节,村民家都摆放着过节的馓子、干果。见来了远方客人,都倾其所有以尽地主之谊。

    一个女主人抱来一个大西瓜,可西瓜切开后,发现是白瓤瓜,女主人又毫不犹豫地去抱第二个西瓜,大家急忙上前阻止。因为大家看到,这是她家仅有的两个西瓜,毕竟这里是距离县城40多公里沙漠深处,任何东西都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运进来。

    可没拦住,女主人坚持切开了第二个西瓜。当她把红瓤瓜递给一个苏州女孩时,这个文静的女孩接过西瓜的那一瞬间,竟然“”地哭出声来,而且越哭越起劲。女主人被这突发的一幕怔住了,她不知所措,随后干脆把女孩拥进怀里,陪着她掉起了眼泪。这一幕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圈。毕亚丁说:“我的眼圈也红了,是为眼前这幅真情的画面,这是不用语言沟通人人都懂的画面。

    另一次是毕亚丁带着两个台湾老太太游新疆。在库车吃饭时,台湾老太太看上了另一桌人正在喝酒的形似树根雕的酒瓶。老太太上前打听,原来这是主人珍藏了很多年的新疆托克逊的地产酒,现在已经不再生产了。这个消息让想买到这种酒的老太太无比遗憾。没想到,老太太返回桌边刚坐下,一个大个子民族朋友拿着一瓶未开启的酒送了过来说:“老人家,你喜欢就送给你吧。”老太太欢喜得像个孩子,忙着去掏钱。老毕拦住老太太,他知道,新疆的儿子娃娃说送就是送,掏了钱反而很尴尬。老人赶紧从包里拿出几包名烟送了过去,两桌子人就像老朋友一般谈笑风生。

    新疆,我的“

    “新疆是个鬼地方!”这是老毕的口头禅,也是老毕着了魔般地热爱新疆的原因。毕亚丁喜欢自称“老鬼”,他的朋友们也喜欢叫他“老鬼”,不但顺口好叫,而且是老毕足智多谋、丰富自在、乐观幽默的个性写照,更重要的是,“老鬼”是老毕的网名,在网络世界里,“老鬼”是绝对的“大V”,他拥有着116000个粉丝。也正因为他是“老鬼”,他现在已身不由己地成为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角色。

    老毕在新疆生活了45年,他的足迹遍布天山南北。如今已70岁的老毕在新疆经历的太多,所以,他的故事和他讲的故事不计其数。如今,老毕已把他要讲的故事写进了《老毕讲故事》;而关于老毕本人的故事,今天在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个故事引子——多年来,老毕在全疆各地先后认了5个干儿子和5个干女儿,其中有维吾尔族、回族。这10个孩子的每一个相认过程,都是一个感人或有趣的故事。更有意思的是,他的“大儿子”娶了他的“三女儿”,所以,老毕的身份既是“爸爸”又是“老丈人”、还是“公公”。

    采访期间,老毕指着身边的物件向记者展示着儿女们对他的孝顺:“这件冲锋衣是女儿买的,这双不用系鞋带的徒步鞋是大儿子和三丫头夫妻俩买的。逢年过节,我特忙,这个儿子的电话来了,那个女儿的微信到了,孩子们从远方带来的特产也到了,每每都让我心里乐滋滋、热乎乎的。

    游走新疆、介绍新疆、享受新疆,毕亚丁乐此不疲,这已成为他生活的力量和快乐的源泉。

    链接

    毕亚丁,1946年生于辽宁奉城。1970年来到新疆。做过教师、干过公务员、当过总经理。现为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师范高专科学校(新疆教育学院)、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或兼课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