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内乌鲁木齐市六位老人走失幸好被邻居或路人送回

26.01.2015  13:11

   新疆日报网讯 (余梦凡 赫敏)“父亲走失后全家人快急死了,多亏好心人在路边发现了他,把他平安送回了家。”1月22日,市民张先生说,现在全家人时刻关注父亲的动向,生怕他再次走失。而近一个月内,本报热线中心还接到其他5名市民焦急寻找走失老人的电话,22日记者逐一追访获悉,走失老人目前已全部找回。

  事件:走失8小时被人送回

  张先生还记得,79岁的父亲是在中午一点吃完饭后说要溜达溜达就出了门,然而4个小时后还没有回来,“我们才意识到老爸可能又走丢了。”老人住在七道湾南路的一个小区,从2014年年初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后,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走失。

  上一次走失是在5个月前,2014年8月份的一天,也是午饭后出门走失,下午5点,还在外面寻找的家人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人已经回来了。”“上一次走失,最后父亲自己又走了回来,我们压根没料到事情会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所以也没有在他身上放任何关于身份信息的卡片。”张先生说,父亲平时的活动范围就在家属院和附近100米的菜市场,也没有带手机的习惯,这一次,家里人找遍了附近能找的地方,仍旧一无所获。

  老人走失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小区,小区警务室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见到老人,大家都为老人担忧。当天晚上9点,电话响起,是小区警务室打来的:“老人被人送回来了。

  奔向警务室,终于见到了已经冻透的老人,旁边站着送老人回来的好心人,一家人不禁又心疼又感激。“好心人是位农民工,说在碱泉街路边看到瑟瑟发抖的父亲,这个时间点老人还站在路边,觉得老人可能迷路了。他一问,我父亲只记得小区名字,他就打车把父亲送到了小区警务室。”张先生说,“我特别感动,掏出1000元钱作为答谢,他只收下了打车费便转身离开了。

  那次走失发生后,张先生的家人在网上给老人买了橡胶材质的GPS定位手环,还将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缝在了老人的衣服上。

   分析:早午饭后是走失高峰

  “父亲是中午吃完饭说要出门去体育馆路后失去联系的”、“大概是中午一点,父亲说要出去转转”、“一直念叨着要回老家,自己一早搭车走了”……记者逐一追访发现,6位老人的年龄在58岁到88岁之间,都是在吃过早饭或午饭后出门走失,除了有一位老人是被家人找到外,其他全都是被邻居或者陌生的路人发现送回家或派出所。

  宋女士的父亲今年78岁,记忆力和表达能力都较差,1月2日中午两点,老人出门遛弯后3个小时都没回家,最后被好心的街坊认出来送回了家。

  “我爸这是第二次走失,家属院的邻居们都知道,前一次也是被邻居们送回来的。他的状况时好时坏,但自尊心特别强,给他做的信息联系卡他平时都不带。”宋女士说,“他出门都穿得干干净净的,根本看不出来是个走失老人。就算突然糊涂了,不认识的人也不知道情况,多亏了邻居们照应。

  王先生的母亲今年69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已经有3年时间,2014年12月30日早晨10点,他的母亲在吃过早饭后出去买菜时走失,到了下午两点,接到派出所民警的电话,王先生才找到了母亲。

  “等我们赶到派出所时,送母亲到派出所的好心人已经离开了。听民警说,好心人见母亲站在路边发呆,问家庭住址也不记得,穿得也不像流浪老人,就认定母亲走失,送到派出所了。”王先生说,“母亲只记得自己的名字和我的名字,民警通过户籍查到了我的联系方式。

  □提醒

  给老人戴防走失手环多关注路边异样老人

  老人外出后迷失方向,预防突发状况我们能做点啥?

  民警何磊介绍,在他所在的乌市西河街派出所,留有辖区内经常走失的几位老人的身份信息,一旦民警在街头遇到其中某个老人再次走失,可以根据信息第一时间与其家人联系。

  “被帮助回家的走失老人,往往身体情况还都不错,而且他们衣着干净整洁,除了少数从表情特征和行为举止看出异样之外,不了解情况的陌生人很难及时察觉。”何磊倡议,“子女应尽量多抽出时间陪伴老人,同时在老人口袋里放上联系卡或者给老人戴上防走失手环。也请市民们平时在街头遇到看似不同平常的老人给予关注,说不定就是走失老人。年关将至,莫让老人再走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