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患上决策焦虑症

02.09.2014  20:56

  美联储议息在即,其内部的争论却已持续一段时间。

  一个月前,当美联储主席耶伦说出在结束量化宽松(QE)政策后,最早会在“六个月”左右首次加息,备受惊吓的市场坐上了过山车。为让投资者更好解读自己的意图,耶伦需要更佳的沟通策略,而其中的重要一步则是其同僚间的争论:在什么样的经济形势下才具备加息条件。

  北京时间5月1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最新一次政策决定。极寒和暴雪天气在今年一季度抑制了美国零售销售、工业生产和房屋市场的活动,但分析师预计,暖春的来临将推动第二季经济增长加速。不少人预计美联储可能连续第四个月决定将每月的债券购买规模减少1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美联储今年结束QE的计划已经完成一半左右。

  虽然加息时间目前仍是未知数,美联储的一些官员本月已开始呼吁,应进一步阐明何种经济形势可能促成加息。几周前,耶伦曾在讲话中列出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其中包括就业市场产能闲置的程度、通胀率是否将回升至联储的2%目标以及可能让经济复苏脱轨的因素。

  但据海外媒体爆料,一些美联储内部的争论也在发生,包括美联储应在加息之前还是之后允许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收缩以及联储是否应该对某些市场出现资产泡沫的风险作出回应。

  耶伦需要好好地与同僚们讨论这些问题,但她需要面对的挑战远不止这些。

  一大挑战来自于通胀模型:各国央行用来预测通胀的标准模型可能已经失灵。有海外媒体分析称,这些标准模型在美国上次经济衰退以及后续发展时,未能预见物价趋势;在日本1998年至2012年通缩期间,同样也未能事先预测到物价走势。取而代之的是,美国通胀一直高于模型所示,而日本物价下滑趋势总是挥之不去。目前,美国以个人消费支出的价格指数来衡量的通胀率已经连续22个月低于美联储的目标,2月份时通胀率仅为0.9%。

  本月中旬,耶伦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美联储必须“密切观察”通胀是否如美联储预测及希望的那样在未来几年内回升。全国经济研究局今年初发布报告称,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胀的表现一直“令人费解”:2009年10月失业率飙升一倍到10%。按照传统模型,美国应该会深受通缩之苦。结果,美国并没有出现通缩,不过物价涨势的确趋缓。

  这种未知的决策前景令市场投资的难度增加。法兴银行高级外汇策略师SebastienGaly在给上证报记者的一封邮件中写道,市场存在美联储将缩减其债务规模的预期,这令很多投资者受到惊吓。美国有着庞大的经常项目失衡,债务发展看起来非常的不确定。这创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非线性回报过程。欧洲央行存在类似的与主权债务危机相联系的非线性问题,但有一个更加有利的资产负债表。结果是欧元随着该地区信用状况的改善而走强,美元的走强程度则远远落后。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AlexanderS.Friedman则在其最新一期《投资总监月报》中称,美联储在2014年的政策立场仍略偏向于鸽派。(记者王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