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新疆罗布泊科考队发现6处遗迹

07.11.2014  12:29

    天山网讯(通讯员孙海娜报道)11月5日,一支由考古、地质环境、遥感等多学科组成的科考队伍,圆满完成了为期20天对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

    此次科考队伍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及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科考队员分为三组对罗布泊地区周边、罗布泊腹地以及丝绸之路南线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丰硕成果。

    罗布泊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内东北部,海拔780米左右,在20世纪中后期因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迅速退化,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其属暖温带大陆性极端干旱荒漠气候,记录数百万年以来西北干旱区气候环境变迁的历史,发育了罕见的地貌景观。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关罗布泊地区古文明兴衰、民族迁移融合及其与自然环境变迁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罗布泊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仍然缺乏针对该地区的涵盖自然与文化两方面的综合性大型科学考察,是目前中国少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研究的空白区。

    据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负责人秦小光介绍,此次在罗布泊进行大规模野外科考,对古河网的科考有了新突破,其中基本证实了一条宽约20米的河道,不是运河而是条跨流域调水的河道;发现了6处遗迹区(其中2处疑似村落城池遗迹),通过实地测量文物考证基本证实楼兰古城先有河道后建城池的揣测;在雅丹地貌顶层发现大量芦苇根,证明当时的楼兰古城河水充沛。

    秦小光说:“我们计划明年十月份再进罗布泊,对楼兰古城东部以南至海头古城区域进行科考,希望明年在疑似水陆交通遗迹及各种人类生活遗迹上有更多新发现”。

    此次考察结合考古和气候环境两方面进行,与以往的科考相比综合性更强,以期回答古楼兰消亡与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关系,同时更加侧重于考证耕地、交通设施、灌渠等基础设施,并将对古代城池村落、交通水利、农田灌渠的分布、格局进行详细的考证和绘制,力图通过还原楼兰古城原貌,揭示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古楼兰的历史地位,同时为探讨古楼兰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保护罗布泊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