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在巴音布鲁克实施外场综合探测及无人机增雨作业试验  

02.09.2014  20:10

              为执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2014年8月5日~8月25日,由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牵头,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气象台、巴州气象局等单位参与,共同在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示范基地——巴音布鲁克组织实施了2014年人工增雨雪大型外场综合探测及增雨作业试验。

 

              此次外场试验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综合探测试验;二是无人机系统实地增雨作业试验。外场试验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多源探测设备对天山山区地形云及系统性降水云系的精细化探测,深入认识天山山区地形云和系统性降水云系的宏微观动力和物理过程,研究天山山区人工增雨雪最佳作业条件和指标;利用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系统进行实地人工增雨作业试验,对无人机作业控制系统及增雨作业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估。为了确保此次外场试验取得实效和成功,项目组在巴音布鲁克区域科学设计和布设了先进的综合探测和作业系统,包括人影探测作业无人机系统1架、移动天气雷达1部、固定方舱多普勒天气雷达1部、移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1部、微波辐射计1台、GPS水汽探测仪2部、雨滴谱仪1部、闪电定位仪1个、探空火箭8枚、人影多弹型火箭发射作业车15辆、系留汽艇探空系统1套、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8个。上述设备正在巴音布鲁克区域进行连续探测和适时作业试验。

 

              参加此次外场试验的科研人员、人影及预报业务人员共40多人,在外场试验启动会上,项目首席魏文寿研究员就人工增雨雪外场试验的科学问题、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单位工作协调等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晋禄生就人影火箭作业、探空火箭发射工作计划做了介绍,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何清所长就系留探空气球、风廓线雷达、天气雷达、微波辐射计、GPS水汽探测仪和雨滴谱仪等观测向项目组做了汇报,新疆气象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代表就各自的任务与项目组进行了沟通。此次外场试验受到巴州气象局和巴音布鲁克气象站的大力支持。此次科学试验也是有史以来新疆乃至全国在山区人工增雨雪领域规模最大、参与人员最多、探测设备使用最多和最先进的一次试验。人影探测作业一体化无人机系统的成功试验和应用将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王敏仲   陈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