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个故事献祖国:乌鲁木齐市一老人潜心20载 绘丝路画卷

06.07.2015  13:11

赵壁声展示画卷。

    编者按:年近耄耋的老人都在做什么?修习太极强身健体,还是看书下棋消磨光阴?有一位老人,却拿起手中的画笔,想了却一桩藏于心间20余年的心愿。

    2015年78岁的赵壁声,花费近4年时间,精细描绘出一幅瑰丽多彩、绵延四省市的完整的“丝绸之路”百米水墨丹青长卷。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段清宇 卢子摄影报道)

     20年前萌生创作“丝路”想法

    “这辈子,我再也不可能完成这样庞大的工作量,创作出这样精心的作品了。”7月3日,在乌鲁木齐市体育馆路一栋昏暗的老楼里,赵壁声无比珍爱地轻轻摩挲着手中的“丝绸之路”画卷。

    画卷共125米长,分为5卷,赵壁声目前已创作完成了陕西卷、甘肃卷、新疆南北疆各一卷等4卷,画卷上的170余个景点都是老人多年来心心念念要描画下来的。

    回看历史,丝绸之路的存在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赵壁声所绘正是“陆上丝路”。千年间,丝路衍生出无数迷人的故事和风景,赵壁声将之一一捡拾,细致还原在自己的画卷中。

    20多年前,在绘画上小有造诣的赵壁声萌生了为新疆创作“丝路长卷”的想法。“丝绸之路名声大,但哪里都没有一幅完整的,我想要做丝路最完整的记录。”赵壁声说,“走过那么多地方之后,见识了新疆的壮美广阔,我只想记录下丝绸之路上的景观,让大家都能知道丝路故事,感受到丝路魅力。后来深入了解才知道,丝绸之路绵延四省区,当年资料稀少,我去的地方也不够多,绘画技艺不纯熟,人生阅历也浅,要完成这个画作可谓工程浩大。

    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幅能完整呈现“丝绸之路”的画作,最多的就是某一个景点和丝路路段的描摹,每个省份都更偏重自己部分的丝路呈现,从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赵壁声就一直在为完成这个想法而努力着。    

    借助放大镜 伏案四年绘“丝路

    在赵壁声的家中,除了略显陈旧的几件简单家具,就是书画资料,泛黄薄脆的纸张从地上一直堆摞到房顶,占据了房子的二分之一,这都是他为了创作辛苦收集而来的。丝路路线繁复,历史遗迹和故事繁多,对创作者的历史知识、绘画技巧要求都非常高,赵壁声想要画出雄浑巍峨、大气恢弘的丝路,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功。

    岁月不饶人,毕竟年岁大了,赵壁声的体力已比不上年轻时。“眼睛不好,手也老是发抖,这让我很发愁。”赵壁声说,坐太久坐骨神经痛,就随时起来走一走,眼睛看不清,就用放大镜、老花镜,身体发抖就想各种方法固定住……对赵壁声的老伴来说,近4年来最常见的,就是赵壁声拿着一只放大镜伏在桌上,费力辨认描画的身影。

    大部分出现在画卷中的景物,赵壁声都用双眼近距离观察、双手细致触摸、双脚实地丈量过。“我走过了丝绸之路的每一个省份,有些是工作需要,途经时抽空去的,有些是专门去走一遭,这些画中的景观百分之九十我都亲自走过。”老人骄傲地说。

    数十年来,老人执拗地秉持着亲自触摸感受再来描画的习惯,然而年岁渐长后,他已无法再独自一人走南闯北,一些景点、景物,只好依靠朋友们提供和他自己搜集的资料来揣摩描画,对于赵壁声来说,这是他最大的遗憾。    

    2016年两会前完成“丝路”画卷

    “画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陶冶自己。”赵壁声说,“这幅丝路长卷上的很多地方都是大家熟知的,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看见某些地方会恍然大悟说‘哦,原来,这里也是丝绸之路’,这样我就满足了。

    其实,口口声声说要为新疆绘出第一幅丝路全景长卷的赵壁声是陕西人,从1962年来疆起,他就彻底扎根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上世纪50年代,跟随着国画大师陕西省美协主席赵望云学习后,赵壁声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他的作品被国内多家美术馆珍藏,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遗孀廖静文、作家王蒙等都对他的才华青睐有加,可赵壁声却选择留在了新疆。在新疆生活的五十余年,赵壁声收获了成就、家人、朋友,这里就是他创作的源泉。“我的所有都在新疆,我永远离不开这里。”赵壁声说。

    “想想看,第一幅完整的丝路图出自我们新疆,该是多值得纪念铭记的一件事。”老人笑道。更出乎意料的是,2013年,“一带一路”的提出,与他对丝路的执着不谋而合,给他的创作增加了更多动力。

    赵壁声计划在2016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完成这部长125米的丝路长卷。“我想让所有人都看见这部来自新疆,记载着丝路岁月的风云长卷。”他说。那些深埋于地表的古迹,风雨沧桑的遗址,瑰丽神奇的传说,魅力四射的名胜,钟灵毓秀的咏叹,都将在赵壁声笔下的这幅“丝路长卷”中呈现,被世人一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