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街区背后的“无名英雄”

24.06.2016  04:14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大小西门街区,日平均人流量达10万人次,节假日更是达到30万人次。鳞次栉比的商贸大楼、熙熙攘攘的消费人群,让这里成为乌鲁木齐人眼中的购物天堂。
  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西门外的关厢,俗称西关,北疆各地农民在这里进行粮食和各种土特产品交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先后建成22家大小型零售及批发市场,旧市场变成了商业区,成为乌鲁木齐市商业的中心地带,这片街区也就成了乌鲁木齐市商圈最早成型的街区。如今,过去的荣光演变成今日的财富,这里坐拥近40家大型商贸批发市场,全疆各地的商人、顾客都在这里流连忘返。


              西河街北社区党支部深入商户进行乌鲁木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

 

  历史的渊源,让大小西门街区很早就勃发着商业的生机,并不断发展壮大,兼容并包。新时期,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这里的景象更是别有一番洞天。2011年在原有的新华北路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之上,乌鲁木齐市大小西门片区管会成立了。从那以后,大小西门商业更繁荣、街区更整洁、商户更团结、居民更和谐。这一切的背后是13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辛勤付出,是他们与商户互通有无、精诚合作的良好意识,也是他们为打造共居共建环境的用心良苦。让我们走过这片热闹的景象,走进繁华背后的社区,看看那些“无名英雄”为了谱写这里的华章都默默付出了什么?

  2015年春节前,当大小西门片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李朝松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先是惊讶,后是鼻头发酸。他们惊讶的是书记怎么刚做完手术就跑来上班,感动的是他们知道这位把社区当成家的书记放心不下这一大家子的事儿,一如他过去为了社区一直操心劳累一样。

 


                            民主西路社区工作人员马奇清正在照顾智力残疾人员

  2015年春节前,在单位办公的李朝松突然胳膊失去知觉,一条腿完全无法行走,被直接送到了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医生告诉他,如果再拖,两条腿就都不能走路了。原来,20多年在基层废寝忘食地工作,让李朝松患上了各种疾病,心脏做过两次支架手术,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疼痛也日益折磨着他。2014年年底,李朝松感觉腿脚发麻,腰部疼痛,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但当时正值春节前工作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李朝松便忍受着剧痛一拖再拖,直到后来被送进医院。
  “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法定节假日休多少天。”李朝松无奈地笑着。他笑自己“地球离了自己就转不动”的使命感,也笑在基层工作那种让人一日都不敢“忘民忧”的琐碎繁重。
  2011年大小西门片区管委会成立后,李朝松就来当书记了。他记得那个时候这里虽然也很热闹,但乱搭乱建情况突出,商户各自为政,产权纠纷很多,街道卫生也不好。李朝松面对的问题可谓道阻且长,但他坚持一个理,那就是让商户和居民明白是非对错,承担各自的责任,社区起协调服务作用。困难再大,行则将至,通过近半年的整治,大小西门片区的街道变得宽阔整洁,商城纠纷急剧减少,居民几乎不再到社区投诉,一切变得井然有序,偶尔发生的小插曲已经无法影响这片地方朝着高档商业区发展的脚步。
  “虽然还有很多管理和服务工作需要提升,但我现在站在大街上,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李朝松再次笑了,但这次是嘴角上扬,自豪地笑。
  确实,一个家不能没有顶梁柱,李朝松用责任和担当长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在他的影响下,片区其他的领导也都展现出低姿态、敢作为的风范。

  民主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杨溯是一位八零后,他管理社区工作的理念是整合资源,打造共居共建的社区环境。为了让大家都参与到社区事业中,杨溯在社区成立了“五心志愿联盟”,把辖区内居民、商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都联系在一起,营造荣誉共同体。
  让大家支持社区工作,杨溯认为最难的不是国有企业这种大单位,而是沿街的小商户,比如理发店、药房。“一开始他们都抱着各扫门前雪的心态,根本不把社区当一回事儿,更别提参与社区开展的活动了。”杨溯说。为此,杨溯就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一遍一遍与他们沟通,终于走进了他们心里,让他们有了主人翁意识,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参与到众多为居民服务的志愿活动中。
  4月份社区举办了民族团结进步年启动仪式,来自辖区各团体的10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杨溯惊喜地发现那些打扮时尚个性的理发店店员们,竟然是参与活动最积极的群体。“他们已经会把社区的事情放在心上了。”杨溯欣慰地说。
  现在,“五心志愿联盟”的会员已经有300多人,杨溯带领着他们,从辖区人员需求出发,让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有了社区商户不再单枪匹马,潘军曾经是一名军人,2000年退役后就一直在小西门做服装生意。2009年小西门商业社区成立。因为小西门是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服装、布料最主要的集散地,辖区内有4家批发市场,为了拉近与商户之间的距离,提升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质量,2011年,小西门商业社区开展了一场“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活动。潘军说,是这个活动把他带回了家。
  “我经商这些年,从没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这个活动让我知道组织还需要我,我马上有了回家的温暖。”潘军说。从那以后,只要社区有号召,潘军都会积极响应。他发挥党员的引领、先锋模范作用,在小西门的服装店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最醒目的就是他店里店外挂着的民族团结标语,成为西部当代商城里独特的风景。除此之外,他还主动配合社区开展活动,参与民汉结对子活动,还给自己在全疆200多家代理商宣讲民族团结典型事迹……
  “人活着要为社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我有了组织,我就要与组织一起行动,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潘军说。
  这些年来,潘军走遍了大小西门片区管委会的13个社区,为这些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困难群体每个人送去600元钱。“有了社区我才能把好事做得更有意义。”潘军这么总结他与社区的关系。

  在大小西门片区,商户与社区紧密相连,荣辱与共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西河街北社区,金瑞丰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的新华批发市场内,有1800多个摊位7000多个经营人员,其中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所以公司很注重民族团结工作,专门成立了以董事长王红牵头的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在公司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楼层、示范经营户活动,还不断树立民族团结模范人物。缺少经验,他们就请社区帮忙指导。
  王红做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西河街北社区的支持与帮助。经济环境不理想,王红想办法找新路子带着大家一起挣钱,否则商户不稳定,市场收入也将受挫。2015年年底,王红在小西门街区遇到了社区党支部书记马萍。
  “你最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马萍问王红。
  王红就说了公司最近开了一家电商交易平台,让市场的经营户能打开新的销路。
  “帮大家富起来,这是好事呀,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马萍说。
  “但我影响不了其他商城的人。”王红有些无奈。
  “有社区在你不要担心,我们帮你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开座谈会。”马萍说。
  就这样,王红的电子商务培训班从一开始只有二三十人参加,到现在已经有近6000人次在这里接受过培训。
  “社区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因为有社区在,商户在这里做生意也安心。我们不再是单枪匹马。”王红说。

  让每个人都感到“”的温暖,民主西路社区行政事业单位家属院多,有些居民生活条件不错,就容易忽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真心实意地为大家付出,赢得了居民对社区的信赖。
  马奇清是社区残疾人协会专职委员,社区有些居民符合办理残疾人低保,但家人却碍于面子不愿意办理。今年14岁的粟宋海双腿重度残疾,按照相关政策,她可以直接被纳入残疾人低保中,这样一来,16岁以后她就可以被居家托养,但她的家人不愿意办理这份手续。“我们家也不缺那个钱,不办了。”粟宋海的父亲说。
  马奇清却不愿意放弃。“你们不能一辈子陪着孩子,以后起码她还有党和政府可以依赖。”马奇清挑明利害关系说。
  就这么一句话,让粟宋海的父亲动容了,他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是真心为自己女儿考虑,所以他终于愿意为孩子申请看似不重要的残疾人低保。
  “你们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宣传到家里,让我们很感动。”粟宋海的父亲说。
  社区居民林太升今年58岁,父母离世,他比马奇清要大,但智力却停留在5岁,所以每次看见马奇清都喊她“小马”。
  林太升不认人,也不听两个姐姐的话,但“小马”说的话他一定听。林太升自小就认识马奇清,马奇清在社区工作后也格外关注他家,每个月定期去他家打扫卫生,还带着他参加社区活动,以至于后来,林太升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就问:“社区有什么活动啊,小马为什么不来看我了?”社区工作人员都为马奇清的真诚付出动容。

  在中山路社区也有一位照顾着社区残疾人的工作人员,叫赵玉红。
  赵玉红照顾的这个人叫胡振荣,别人都叫他小胡,今年27岁,是一位精神三级残疾人员,父母都已经离世。因为多年前咬烂了社区一位巡逻队队员的耳朵,而引得大家看到他就绕道而行。
  “别人都说他有暴力倾向,都害怕他,不敢接触他。”赵玉红说。
  2015年3月的一天,小胡错把社区职工食堂当成饭馆,进来买包子,而赵玉红是食堂的大厨。看到小胡进来,正在吃饭的赵玉红便把留给自己的包子让给了小胡。“看到他就想起自己的孩子,觉得小胡很可怜。”赵玉红说。
  从那以后,赵玉红都会在门口拦着小胡,让他到食堂吃饭。看到他每天出现在食堂,和赵玉红感情很好,社区领导也感觉很放心,于是批准小胡每天可以在食堂吃免费的午餐。
  “但他每次来都是吃一份,带走一份,社区食堂都是按人头做饭,所以来吃饭的工作人员也都习惯了吃饭前问一问够不够小胡吃,不够自己就会少吃一些,把小胡那份儿留出来。”赵玉红说。
  现在小胡见人也会笑了,再也没犯过病,社区现在正积极地为他寻找监护人。


  社区好人与社区守望相助,“苏大哥,你看看你家跑出来这么多烟。”2015年10月的一天,西河坝前街社区109号院楼院长安春峰伸着脖子对楼下的苏学海大喊。
  “哎,小安,你咋跑我们家去了!”60岁的苏学海依旧不明所以。
  “你做饭忘记关天然气啦,你们家差点着火……”安春峰继续说。
  那一天下午4点多,安春峰从外面回来,一进楼道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烟味,他就顺着楼梯,挨家挨户地嗅着门缝,最后走到4楼苏学海家才找到烟味的出处。安春峰毫不犹豫地撞开了苏学海家的门,冲进厨房,关掉了天然气管道阀门。
  “不锈钢已经被烧得化掉了一半儿,再晚一会儿,旁边的天然气管道就会被烧着。”安春峰说。
  记者问:“你当时不害怕吗?”安春峰笑着摆摆手说:“那时哪管得了那么多呀。
  安春峰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所以从2008年起,社区就让他做了楼院长。虽然109号院只有18户居民,但因为是无人管理的院落,事情也不少。自从当上了楼院长,安春峰就变得更加忙碌。但安春峰干得乐意,一来是因为他愿意帮社区分担工作负担,二来社区也帮了他很多。
  年轻时,安春峰因为一场车祸左下肢被截肢,后来所在工厂倒闭,他就待业在家。
  2011年,安春峰想在院子门口开一家商店,但资金不够。社区就帮他申请了小额贷款,让安春峰的生活有了依靠。


  安春峰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奉献给社区,而乌鲁木齐市口腔医院党支部委员、副院长汪振华也愿意把时间用在社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今年5月的一个下午,汪振华接诊了一位50多岁的病人,叫张石花,她说自己想镶牙。汪振华仔细查看了对方的口腔情况,发现病人的上下牙齿几乎磨损完,镶牙也无济于事,他建议对方拔牙,进行进一步治疗。
  “多少钱,我只有1000来元,不够做那么多治疗吧?”张石花迟疑地问。
  一细聊,汪振华才知道对方是一名保洁员,经济能力有限。
  汪振华看了张石花一会儿,对她说,“你放心,能帮你省的我都帮你省掉。
  汪振华就一路带着张石花拍了片子,办理治疗手续,帮她省去了很多费用。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现在社区也正在和汪振华联系,希望医院能帮社区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进行口腔护理。
  “为乌市各族群众普及口腔卫生知识是我们口腔医生的义务,能与社区合作为困难群体服务也是我们的荣幸。”汪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