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东的社火

22.02.2016  10:43
  □段蓉萍
  社火在米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我的家人们也与社火有着难解的情缘。
  米东的社火表演从湘军落脚米东便有了。民国时期,米东区三道坝生活着相当多的湘军后裔,每年的正月里要举行湖南灯会。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日常排练有近二百人,最多时有上千人。
  这些湘军后裔将老家的年节习俗移植到当地,就地取材,他们认为草龙是群龙之首,民间有扎制草龙的艺人,为了正月十五的社火表演,草龙艺人们早早就准备了。制作草龙的工艺可繁可简,材料主要是干稻草,简单得就像姑娘们织麻花辫,循环交叉打结。复杂的会采用到编、织、插、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十多种工艺技巧。制作一条长28米、龙身直径0.38米的草龙,要用约8万根稻草。
  舞草龙的常见动作有“双龙出水”“蛟龙漫游”“龙尾齐穿”等,舞龙讲究挥洒起来,跑动起来,把龙舞得霸气十足、神气十足。令人遗憾的是,这项民间技艺,随着草龙艺人的纷纷离世,已于上世纪50年代失传了。
  白天舞草龙,晚上出龙灯,也被称为“耍龙灯”“跑龙灯”。出龙灯前有一个仪仗队伍,可谓壮观:先是十二支1.6米的长铜号,长铜号各个锃亮,号手们各个精神抖擞;接着是四杆三眼土炮,装上药,不时鸣放,声音震耳欲聋;再接着就是四顶绣制精美、颜色鲜亮的华盖和十六面绣有龙图案的彩旗;最后是大鼓、大钹和唢呐队伍。
  龙灯共有九人舞,一个耍珠。龙灯舞到谁家门口或者院内,主人都要在门口设祭,对龙灯烧香磕头。家境好的农户,在龙灯舞完后还要给舞灯人红包。如果赶巧,农户家有刚出生的婴儿,婴儿的父亲会抱着孩子从龙头进,龙尾出,以求龙保佑平安。家境富裕的农户,还会要求舞自己喜欢的花样,最受欢迎的当数麒麟送子和鲤鱼跳龙门。这两个节目有一定的难度,整条龙要缠绕在一起,又迅疾解开。此时主人会递上红包表示感谢。
  爷爷年轻时,曾经参加过社火舞龙表演,每每提及当年舞龙时的情景,爷爷一脸的自豪,高兴了,还会拿起一根木棍,给我们表演一番。二十多年前爷爷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一招一式,有模有样,那股子精气神一点不亚于年轻人。
  社火表演中,作为祥瑞之兽的狮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此便有了耍狮子表演。在三道坝早期耍狮子的以四川人居多。表演平地舞狮时两人顶狮、一人引狮,耍法因顶狮人的技艺高低而各异。开演时,锣鼓齐鸣助威,引狮人以快速舞步引雄狮绕场一周,然后以箭步或筋斗跃身于出场正前约五六米处,举灯、挥手高声喊逗,狮以猛虎下山势扑来,双方反复搏斗多次,打完四门(即十字形),雄狮作驯服状,然后由引狮人指挥作表演,如打滚、跳桌凳、上高台、滚绣球等。最后,引狮人手牵狮头或飞身骑狮绕场结束。
  要说惊险刺激,当数二道坝村民表演的高空舞狮。在空地上,将八张方桌摞起来,由双人表演的一只狮子,随着铜锣的节拍,在最上面的桌子上慢慢完成挪步、转身、直立、倒立等动作。整个过程十分惊险,在场的观众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表演者。
  如果说舞龙舞狮是含有一定技巧的表演项目,那么秧歌表演和旱船舞则是百姓参与最为广泛的活动。
  米东社火中的秧歌要从东北抗日联军说起,当年部分联军进入米东区务农后,每年的社火队伍中他们就组织起东北秧歌队,参加社火表演。当时扭秧歌的全是男人,一半男扮女装,身穿古装戏服,打扮成传统戏剧《白蛇传》《打渔杀家》等剧目中的人物,生旦净丑皆有。
  参与旱船舞的多为甘肃籍和陕西籍人。旱船舞也被称为跑旱船,分单船、双船两种。单船表演时,船姑娘(多为男扮女装)“”在船舱内,艄公和船姑娘对舞。双船则是船姑娘“”在船舱内,艄公“”在船的前板上和船姑娘同舞。
  在旱船舞中还穿插有跑驴、贝壳姑娘、大头娃娃和猪八戒背媳妇等表演。表演从始至终诙谐有趣,跌宕有致,波澜起伏,艄公和船姑娘配合默契,乐而不俗,很受群众喜爱。
  当时在社火表演中踩高跷的多为河北人。他们各个身着色彩艳丽的戏服,表演《水漫金山寺》《将相和》《姜太公钓鱼》等,其中最为精彩的是踩跷劈叉,一次翻身起立,让观者赞叹不已。
  文革期间,社火表演被停止,直到改革开放后,米东恢复了社火表演。给民间社火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此时社火中又增加了锣鼓队、腰鼓队等内容。
  母亲是一位热爱文艺的家庭妇女,她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腰鼓队,每年社火表演时,母亲所在的腰鼓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参加社火表演的资格,每次母亲都会激动地告诉我这一结果,并再三嘱咐我,记得给她照相留念。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了花车表演,花车规模由小到大,内容也更加丰富,既有传统的歌舞方队,也有大型麦西热甫表演;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花儿”,也有时尚劲爆的广场舞。表演的内容总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
  2015年妹妹所在街道的社火表演中,妹妹装扮为新娘,坐在花轿中,参与表演,不时有群众过来跟她合影,感觉就像明星一样。
  寒冷的天气,挡不住表演者们激情的舞步,更挡不住观众匆忙的脚步,人们兴奋、欢愉的情绪随着欢乐的鼓乐声飘向天空。
    因为历史渊源,因为群众参与,因为多年坚持,社火艺术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活动,在米东区得以发扬光大,成为米东民俗文化的一张名片。今年元宵节,米东区一如既往举办社火表演,通过这种形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