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建设和谐宜居新伊宁

02.09.2015  13:29

伊宁市居民小区铺上了花砖的巷道。

    新疆日报讯(记者伊宣 苏热亚摄影报道 )城市的面貌是一张名片,正是有了整洁的市容环境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初来伊宁市的客人才能直观感受到一个城市的美丽,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才能称心如意。伊宁市为全面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的“洁净新疆”要求,在州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市容市貌不断亮化、美化、净化,街道、市场更整洁,生活更宜居,社区更加靓丽,自然环境更加优美,伊宁市百姓的生活也因城市文明而更加便利、舒适。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常委、伊宁市委书记刘会军看来,伊宁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在这座城市生活的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背街小巷不改造,城市环境不整洁,群众生活不方便,城市只有几个盆景而不是一片风景,这肯定是不行的。只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把工作重点放在涉及各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平安、美丽、和谐的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城市精细化管理:从七分建三分管到建管并重

    2015年,伊宁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入冲刺阶段,全市将城市建设发展重点放在精细化管理上,确保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是宜居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老百姓生活的需要。”伊宁市副市长王晓勇说:“如果说过去我们是七分建三分管,那么如今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建管并重。

    2015年,伊宁市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市分布新建和改造4个规范的综合服务中心,对全市所有窗口单位、行业便民服务资源进行整合,规范和提升国土、规划、住建、工商、人社、国地税等部门原有的便民服务窗口,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

    改进104个社区、46个村的服务站工作模式,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便民服务网络。对全市服务窗口实现全程电子监察,完善LED显示屏、触摸查询一体机等先进服务设施,统一印制双语版服务指南,设置办事指向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日工作报告、服务承诺、首问责任、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7项工作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伊宁市启动建立网格化的市政设施维护管控系统,将全市基础设施运营单位管理资源整合,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率。在路灯照明智能监控系统中,建立路灯照明数字化平台监控系统建设,对全市6.5万盏路灯运行情况进行数字化管理,解决路灯损坏发现不及时、维修不到位的问题。

    在市政设施维护抢修信息化平台管理系统中,针对管网、井盖及其他市政附属设施破损抢修不及时等问题,建立市政设施维护抢修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对市政设施破损等情况进行数字化信息监控,提高问题发现、反馈、受理、处置效率。

    背街小巷:灯亮了,路面硬化了,房屋变漂亮了

    61岁的阿布都外力在伊宁市南市区前进街七巷居住了近30年,多年来,由于没有路灯,每逢夜晚出门,他都是摸黑走路。2015年,小巷里不仅安装了路灯,过去坑坑洼洼的巷道也铺了柏油,就连巷道两边也铺上了青色的花砖。

    尤其令阿布都外力和他的邻居们开心的是,伊宁市政府还对背街小巷的房屋进行外立面改造。对于一些房顶漏雨的土房子,立面改造时,在房顶加装了铁皮屋顶,外墙重新进行了粉刷。蓝色的外墙配以乳白色的门窗,铁皮屋顶下,装饰着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铁艺花饰,小巷里的一幢幢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房屋显得幽静而雅致。

    2015年,伊宁市为背街小巷改造投入资金1.12亿元,安装了1万多盏路灯,巷道硬化的同时,把花砖铺设到百姓家门口。

    在伊宁市喀赞奇街道托特杜康社区,伊宁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崔明文指着脚下的花砖说,“2015年,市委市政府把怎么改造的权力下放给社区,社区干部一家一户找居民商量步道砖怎么铺,铺到哪儿,等于给居民提供定制服务。根据居民的意见来干这件事,‘最后一两米’的难题迎刃而解。

    家住喀赞奇街道托特杜康社区的吐尔干江对此深有感触。2015年春天,社区干部到他家征求意见,问家门口到主巷道的十几米土路也要铺步道砖,他想怎么铺?这个活想组织社区居民干,每天的工钱是150元,中午回家吃饭还补15元的餐费,他愿不愿意干?”

    给自己家干活社区还给发钱,这么好的事吐尔干江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夏天他和其他的居民工友一直在家门口铺砖,目前已完成辖区4条主要大街和17条背街小巷近2.8万平方米的步道砖铺设。